蝉鸣依旧,暑气正浓,2025年的暑期已过半。过去的七月,无数杭州青少年怀揣好奇与向往踏上夏日旅程,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他们或走进山川湖海,在自然的怀抱中舒展身心;或探访人文古迹,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文明。这些行走的足迹,不仅定格了美景,更沉淀了独属于暑期的感悟与思考。
山河湖海间 触摸历史的诗意
“原来课本里的‘大漠孤烟直’,真的藏在戈壁的风里!”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四小学的黄落云在游记里写下这句感叹。这个暑假,她跟着家人自驾青甘大环线,用七天时间踏过草原、掠过湖泊、闯过戈壁,在前所未见的硬核风景里,触摸到了山河湖海最本真的脉动。
而在甘肃的阳关遗址,杭州市夏衍小学302班的宣知杭站在古老的烽火台前,久久凝视着那片承载了千年故事的土地。“张骞出使西域从这里出发,霍去病率军出征从这里策马,玄奘取经归来从这里入关……”他轻声细数着那些课本里的名字与这里的关联,忽然读懂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送别深情。原来,自然的诗意从不只在山水画卷里,更藏在这些与历史交织的土地上,可触、可感、可深思。
先锋故事里 感悟“吾辈当自强”的使命
祖国不仅有雄伟辽阔的山河值得丈量,还有厚重的奋斗足迹值得追寻。
这个暑假,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705班的程嘉乐努力践行着“认真学习先锋事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目标,他说:“通过先锋事迹的学习,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少先队员的责任,激励我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向榜样看齐,为胸前的红领巾增添光彩。这份经历增强了我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杭州市丁荷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们,暑期走进杭州市丁兰街道大唐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95岁的抗美援朝战地记者俞风楼展开视频连线。“1950年,我从课堂奔向保家卫国的战场。”屏幕那头,俞风楼老人的声音虽略带沙哑,却字字铿锵。作为战地摄影记者,他曾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壕中记录历史,用镜头定格战士们冲锋的身影。被问及奔赴战场的初心时,他眼中闪烁坚定光芒:“美国鬼子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们年轻人怎能坐视不理?保家卫国,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记忆在青年心中埋下种子。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老兵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以实际行动传承“不畏艰难、为国奉献”的抗美援朝精神。正如俞风楼老人所说:“英雄从未远去,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科技助农中 看见创新的力量
先锋的事迹能激励奋进,现代科技里则藏着改变的力量。
在浙江农林大学的乡村振兴馆里,杭州市临安区城北小学204中队核芯科技小队的同学们难掩激动:“原来实验室里的科技,真的能‘种’进山林田野!”这个暑假,他们走进浙江农林大学,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了科技防治山核桃树虫害的过程,见识了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新成果。在一幕幕科技助力农业的场景里,读懂了科研人员如何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
“原来课本里说的‘科技改变生活’,真的有这么具体的模样。”孩子们看着那些能实实在在改善乡村生活的技术,听着科研人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故事,心中涌起阵阵触动。当有同学感叹“这就是真实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时,大家更明白了: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能扎根土地、滋养乡村的“魔法”,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非遗手作中 领悟匠心的传承
传统技艺的传承,是手艺的延续,更是精神的接力。
在浙江衢州廿八都豆腐非遗工坊,杭州江晖小学305班的李嘉雯正亲手实践着古老的制豆腐技艺。
手推石磨,看颗颗黄豆在碾磨下“变身”为乳白豆浆,她忍不住惊叹:“太神奇了!”老师傅说,古代“三苦”就有磨豆腐——选豆、泡豆、磨浆、煮浆、点卤、压制,每一步都颇费心力。
跟着师傅操作完整套流程,当方正白嫩的豆腐成型时,李嘉雯擦着汗笑了。“原来古代每块豆腐的制作,都藏着工匠的汗水。”她坦言,以后若觉得学习苦,肯定会想起这次磨豆腐的经历。比起起早贪黑磨豆腐,学习的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非遗手作让孩子触摸历史温度,在匠心传承中读懂坚守和不易。
公益奉献中 体悟助人的幸福
除了远方的风景,身边的生活也藏着别样的“实践课”。
七月蝉鸣声中,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沈括小学101班的孩子们,走进拱宸桥南历史文化街区、桥弄街、运河广场,用一杯杯清凉的茶水,为炎炎夏日里的行人送去关怀。这份爱心行动,也让他们在这个夏天留下了温暖的印记。
“可以在酷暑中给别人带去一份清凉,我觉得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更体会到了在烈日下工作的叔叔阿姨的辛苦。以后我也会更乐意参加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谭林曦同学在活动后的日记里这样写道。班主任陈亚晶认为,通过暑期送清凉活动,孩子们深切感悟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公益的种子”也在他们心中悄然生长。
征集继续:你的暑期故事,值得被看见
暑期过半,行走的脚步仍在继续。无论是山间的一阵风、古街的一盏灯,还是实践中的一滴汗,只要是你眼中的风景、心中的感悟,都值得被记录、被分享。
“行走思政 ‘暑’你风采——2025暑期实践交流平台”继续面向全市青少年征集暑期实践作品:你可以写下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让文字带你重温那些心动瞬间;可以拍摄Vlog记录实践过程,让画面传递青春的活力;也可以提交一份深度感悟,让思考的火花点亮成长的轨迹……
这个夏天,每一段行走都有意义,每一份感悟都值得珍藏。期待你的故事,让我们在分享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也看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扫码直达2025暑期实践交流平台
投稿方式:登录杭州网“2025暑期实践交流平台”专题页面,按提示上传作品即可,截止日期为9月15日。
期待你的参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