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柴桑之味
仲夏时分,从成都返回仁寿,车窗外的城市喧嚣渐渐远去,内心突然萌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渴望——寻找一片能够浸入自己的“桃源”。
这个愿望牵引着我行车来到柴桑河湿地公园,它静静地横卧在灯火与宁静之间,柔柔地展现在我眼前,犹如城市这本诗集,扉页间悄然写入的一行青绿批注,温柔地接纳着疲惫的归人。
步入公园不远,脚下踏上蜿蜒伸展的木栈道,脚下传来细碎的沙沙声,仿佛是大地轻柔的絮语。这栈道一路延伸,将人引入葱茏深处。层层叠叠的绿意如同被蘸在一名写意画家的笔端,毫不吝惜、肆意地淌下,漫过堤岸,汇入水泽,最终凝固为满目深深浅浅的绿痕,却承载着无数生命的跃动与呼吸。
行至水中央,目之所及,便是那绿意最丰饶的所在了。河水不紧不慢,如青碧的果冻般温柔浮动,阳光如流质的蜜,被轻轻点洒于其上,漾起粼粼波光。湖中簇拥在一起的荷叶、岸边茂密的芦苇丛,与数不清的野草亲昵地挤挨着,风过之时,便哗哗作响,推涌起一片片起伏的绿色波浪。
蓦然间,一只白鹭自水中挺立而起,优雅地振翅飞去,双翼划开一片澄澈天空——仿佛大地悄然松开了它绿色的纽扣,让生命酣畅淋漓地一呼一吸,那瞬间的宁静,仿佛将时间凝固,只余下心随白鹭远去的轻盈。
栈道旁,垂柳依依,如绿发长拂,下面端坐一位垂钓老者。他静坐如石,仅手中钓竿微微探出,直指水面。那根竿影与水中倒映的竿影相接,似乎钩住了水底的静默,也钩住了天空的倒影。观之良久,我竟恍惚起来:老人究竟是垂钓水中的游鱼,抑或垂钓自己水中飘动的影子?那影子,早已与粼粼波光、摇曳的绿意浑然相融,再也无法分离了。
暮色渐染时分,我回望柴桑河湿地公园:这里并非遁世的桃源,却是一座城市在奔涌中为生命悄悄辟出的吐纳之地。人们于匆忙间踱入此间,心便悄然沉入一片青绿里去,沾染满身草木的清气;待再踏上征途时,那喧嚣尘世仿佛也柔和了许多。
纵使城市不断伸展,总有这样一块青绿文章,默默书写在钢筋水泥的页边——它无声地提醒着奔忙的世人:此心安处,竟在我们亲手挽留、又慷慨赐予我们呼吸的这片绿意之中。这让我深深明白,在这个奔忙的世界里,唯有回归自然、贴近土地,才能找到真正的栖息之地,因为生命的根本,终究系于泥土与流水之间。
正如这片绿意盎然的湿地,永远在城市的一隅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渴望归真的灵魂。
本栏目长期欢迎大家交流赐稿
一经采用均有稿酬
邮箱:2085019498@qq.com
· 眉山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
撰稿/图片:雨中青竹、陈世涛、翁光建
责编:蔡古梅
主编:文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