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从江县苍翠的群山中,顶洞村——这个侗语称"瞪"、苗语名"故旦"的古老村落,正迎来一年中最具青春气息的时刻。数十架水车在澄澈的河面上吱呀转动,蜿蜒的河水如银练般将村寨对分成两半,灌溉着两岸千亩梯田,"水车侗寨"的美誉由此流传。
顶洞村 (图/从江发布)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阳历8月7日),顶洞侗寨有个特别的习俗 ——“月顶”。这一天,16到17岁的青年男女相邀结伴,一同登上 “报给山”。小伙子们一袭侗家自织的白衫黑裤,姑娘们穿着夏季古装,腰间黑亮围裙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大家手持油纸伞、脖挂白汗帕,一身利落装扮透着朝气。
侗寨青年结伴而行(图/从江发布)
"出发咯!"随着一声吆喝,挑夫挑着节日礼物走在最前,一路鸣炮引路。男方青年吹奏着芦笙,每人背着七只鸡鸭做午餐;女方则带着三十斤腌鱼,这些既是山上的美味,也承载着分享的情谊。队伍沿着青石板路蜿蜒而上,姑娘小伙们边走边对歌,笑声闹声洒满山路,惊起林间飞鸟。
行至山顶,一片绿意盎然的"友情花生"地映入眼帘。每年春天,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共同播下种子。到了夏季,大家围坐分享亲手种出的花生,这是他们成长中第一次收获自己耕作的果实,清甜里满是青涩又珍贵的滋味。登高望远时,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对未来的憧憬。相传这项始于清乾隆年间的"月顶"习俗,正是侗家青年宣告成年的重要仪式,三百年来代代相传。
侗家姑娘(图/从江发布)
下山途中,寨门口早已设好拦路卡。男女双方你一首我一曲唱起拦路歌,你来我往,热闹非凡。到了晚上,男方摆开宴席,饭前大伙儿纵情唱起顶洞侗族大歌,酒令歌一对就是半夜,歌声笑声裹着米酒香,飘满了整个村寨。
这个七月十四,古老的水车依旧转动,而比水声更绵长的,是跨越三个世纪依然鲜活的青春约定。当月光洒在报给山顶,又一代侗家青年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成人礼,带着对传统的敬畏,走向人生的新阶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怡雯
编辑 高鑫
二审 陈大炜 张瀚文
三审 闵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