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采访组
当前,不少博物馆成为游客出游清单上的“必选项”,“为一个馆赴一座城”的故事屡见不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特别是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博物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作风建设“严”的要求切实转化为文化惠民“暖”的实践,让博物馆预约更便捷、体验更沉浸、服务更贴心。
优化预约 让“进门”不再难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预约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各地博物馆从群众“进门难”的痛点出发,通过预约制度“做减法”、错峰延时“做加法”,更好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
“以前来这儿,得定好闹钟拼手速抢票;现在刷证就能进,周末临时想来也没问题。”苏州博物馆的展厅里,上海游客王女士正带着孩子参观,她的感受是苏州博物馆预约制度不断优化的生动注脚。
为更好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民俗博物馆自6月中旬起实行免预约排队入馆,苏州博物馆本馆实行分时段全预约参观机制。苏州博物馆宣传推广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优化预约制度外,7月1日起,苏州博物馆本馆、西馆及苏州民俗博物馆同步启动了暑期延时服务,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时。该政策将覆盖整个暑期,持续至8月31日。
北京地区文博场所的“错时开放”机制为分流高峰客流提供了范本。中国电影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采取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等措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华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园林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20余家博物馆择期向公众提供延时开放服务。
“以前带孩子来,光排队就耗掉半个小时,现在晚上6点后还能来国家自然博物馆,既可以避开人潮,又能够参与‘博物馆之夜’活动。”北京市民刘家炜道出了错时开放的好处。
今年暑期,敦煌市博物馆将入馆时间从早上9时提前至早上8时30分。“一方面,提前检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流,减少了观众在入口处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暑假期间家庭游客、学生群体较多,提前开放和延长时间更贴合大家的出行习惯,方便游客灵活安排行程,不必为赶时间而匆忙参观。”敦煌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延长开放时间还可以让游客有更充足的时间游览,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
多元供给 让馆藏更“亲民”
解决了“进得来”,还要让人“看得好”“看得深”。今年暑期,各地博物馆在丰富文化供给、创新呈现方式上持续发力,通过文化资源下沉、特色展览扩容、夜游模式创新等方式,让文物不再“高冷”,让馆藏更加“亲民”。
“以前看网红文物要跑到南京、苏州,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小粉炉’!”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68岁的张大爷戴着老花镜,透过玻璃展柜端详着南京博物院的明星展品“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启动以来已经走过全省13个设区市,观展人数达209.7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1.2万人次,实现文创销售额1166万元。活动通过“珍贵文物+数字展览+文创艺术”的组合拳,将热门博物馆的网红文物、镇馆之宝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各地博物馆还通过丰富展览供给,为观众带来常看常新的文化体验。例如,山东博物馆上新数智文化展厅和“福尔摩斯沉浸式主题展”,整合前沿数字技术与经典文化IP,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内蒙古阿拉善博物馆推出“弱水三千 同风共沐——内蒙古居延遗址出土文物展”等原创展览,让观众深入了解边塞历史;云南省玉溪市博物馆推出“玉溪青花‘瓦猫’制作”等7期暑期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玉溪瓦猫的传统历史及制作工艺……
“现在,我每周都会带着孩子看新展,每次都有新发现。”北京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预约记录,7月以来,她们已打卡了6场特展。
而当暮色笼罩城市,博物馆的灯光次第亮起,一场场“越夜越精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也拉开帷幕……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关键词“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近200%。在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开始每天加开夜场至晚上9时,闭展前的最后一周还将开启“不眠夜”模式,邀请观众一同参与“7×24小时不闭馆”的观展体验。
强化服务 让体验更舒心
转作风见实效,往往体现在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的细节服务升级上。今年暑期,许多博物馆将防暑降温作为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和服务提质的“发力点”,用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举措,为游客撑起了一把把“清凉伞”。
收到游客关于“从停车场步行至博物馆入口路段在夏日炎热难耐”的反馈后,湖南省洞庭湖博物馆迅速行动。7月中旬起,一项立竿见影的举措落地——开放博物馆馆区外车辆临时即停即走通道,游客可直接驾车至博物馆正门外指定区域快速下车。工作人员现场引导,确保通道顺畅安全。停车场至博物馆入口的免费接驳服务也即将上线。
“我们深知参观的舒适度来源于方方面面的服务细节,我们改善观展服务的脚步不会停止。”洞庭湖博物馆馆长舒畅介绍,从覆盖全馆的免费Wi-Fi、便民充电设施,到免费出借老花镜、轮椅、婴儿推车、雨伞,洞庭湖博物馆常设20余项暖心免费服务,致力于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便利服务。
7月以来,陕西西安开启“炙烤模式”,最高气温突破40℃。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新增数百把遮阳伞覆盖游览及休息区,安检口排队区域升级喷淋降温系统,“遮阳+喷淋”双管齐下为游客缓解暑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众服务部副主任师时光介绍,院内安保人员还随身携带便携式急救包,配备降温药品。“让游客在等待中少一分焦躁,多一分舒心,是我们强化作风建设的具体体现。”
“带孩子逛展累了,在这里歇脚特别凉快舒服,馆里考虑得太周到了。”广东省恩平市博物馆内,刚带孩子看完“吴华国书画展”的张女士正坐在博物馆一楼西侧小厅的“纳凉区”休息。记者看到,这个“清凉港湾”配备了舒适的休息座椅,工作人员还在此发放导览手册和避暑知识单页。恩平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博物馆还增加了少年文物讲解员志愿讲解服务,“未来,我们将持续升级细节服务,让公共文化场所的人文关怀更加浓厚。”
(采访组成员:牛莹 任丽 夏冬阳 执笔:夏冬阳)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