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200多名游客选择继续留在兴隆县花市村避暑
“我们一定照顾好这些游客”
8月6日,兴隆县青松岭镇花市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卫国(右二)在了解游客的需求。 本报记者 耿 辉摄
8月6日上午10点,离兴隆县青松岭镇花市村的国舜农家院还有10来米,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卫国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走近了看,原来是农家院负责人白金利正忙着为20多位天津游客炒核桃。
花市村平均海拔500多米,青山环抱、溪水绕村、绿树成荫。凭借这份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村里发展起131家农家院,成为京津老年人康养旅居的热门目的地。
七八月份是花市村的旅游旺季。受灾前,花市村约有5000名游客。受灾后,村里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进出村的道路仅容电动三轮车等小型车辆通行。
“村委会虽有序组织大多数游客安全离村,但仍有200余人留在村里。”刘卫国说,这些游客认为农家院受影响不大而选择继续留下避暑。
“我们一定照顾好这些游客。”刘卫国说,花市村在安排各项工作时,都把游客放在前面考虑。
“我在这儿吃得舒坦、住得也自在,每天唱唱歌、做做操,日子过得别提多乐呵了。”83岁的尚慧珍笑着说,起初她还担心受灾后花市村会乱成一团,没想到村里很快就恢复了秩序,并把老人们照顾得妥帖周到,比在家里还舒心,她打算明年再来。
65岁的王秀珍已连续十多年来花市村避暑。说起灾后这些天的经历,她心里暖暖的:“物资紧张时,村里送来了米和油。村干部天天过来看望我们,农家院老板更是周到细致。”她说,受灾后那几天,村里的通信信号一度中断,白金利步行一个多小时,爬到山上有信号的地方,挨个儿给老人们的家属报平安。
“我们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金利就主动帮我们下山取快递、买药,还说要给我们减免住宿费。”王秀珍感动不已:“都说患难见真情,花市村这份情,我这辈子都记在心里!”
白金利告诉记者,国舜农家院所处地势较高,基本未受洪水影响。“家乡是咱们自己的,我能多做一点儿是一点儿。”在他看来,用心招待留下来的游客,维护好花市村康养口碑,就是为家乡灾后重建出力。
一旁的刘卫国竖起大拇指:“金利这话,说到大伙儿心坎里了。”
花市村共有3家农家院遭洪水浸泡,乔小军经营的大虎农家院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在大虎农家院看到,乔小军正和姐姐、姐夫清理客房内的淤泥和杂物。此前几天,他们已将餐厅收拾干净。
“前两天,有保险公司来查看了房屋受损情况,村干部也说会帮我们用挖掘机清理院外滚落的石头。”乔小军说,自己再加把劲儿,抓紧把农家院收拾好,争取早日开门营业。
刘卫国表示,眼下村里已调度1台铲车、2台挖掘机全力抢修村内道路,保洁员和村民们也正忙着清理堆积的生活垃圾,大伙儿齐心协力,力争9月初全面恢复接待游客。(记者 王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