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陵湘
云阳山下藏幽境,
洣水之滨有故园。
十八丘是个藏在茶陵县云阳山风景区脚下的小地方,名不见经传。从株洲经礼陵,过攸县沿106国道往茶陵去,进入云阳山麓时,恰好会经过这里。
早年的十八丘,除了一个木材检查站,只剩零星几处农舍和田土。改革开放前,茶陵县城本就不大,十八丘便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远郊"。我从前从未踏足此地,也没机缘探究"十八丘"这个地名的由来——是指十八丘田,还是十八座丘岭?始终不得而知。

我真正认识十八丘,是在2018年的一个冬日。其实早些年常听闻这个名字:十八丘有个阜仙小区,住着从湘东钨矿迁来的居民,说直白些,这里就是湘东钨矿的移民区。
阜仙小区不算老,30栋小高楼里住着六七百户人家,依云阳山呈条状铺开,楼房夹着宽阔街道,背靠茶祖广场,前临洣江碧波,左有青翠云阳山作伴,右接茶陵新城。天生景致配上清雅环境,恰如诗句所云:
朝登云阳看日出,
夜游洣水观渔火。
携侣同城赏铁牛,
拈香品茗拜茶祖。

民间常说"福人居福地",在我看来,十八丘的确是块宝地,迁居于此的湘钨人自然是有福气的。湘东钨矿建矿近百年,几代人在深山沟里奋斗,带着愚公般的韧劲,以忠诚、勤奋、吃苦耐劳的品性,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
老一辈与新一代都把艰苦当饭、以勤劳作菜,"老实"成了湘钨人的代名词,"吃苦"是他们的标签,"勤劳"便是身份证。
老话讲"吃亏是福",揣着这些优质"资本",湘钨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待见。他们迁居十八丘,与其说是缘分,不如说是天意——毕竟当年选址时,这里还是荒山野岭,当地政府一划地,湘钨人二话不说就动手筹建。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茶陵这座古老山城早已换新颜,十八丘也悄悄变成依山傍水、闹中取静的宜居福地,交通便利,风光迷人。

那次前往十八丘,是因十八丘一位九十三岁老人仙逝,我前往凭吊,才有了这番感慨。那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我从微信群得知老邻居、老朋友海桂的母亲大人过世,便匆匆忙忙约了好友放军、汉清、若夫,乘快巴赶往几百里开外的茶陵十八丘。
这个往日只在传闻中的阜仙小区,终于在我眼前有了真切模样。久未谋面的同学、曾经相识的乡邻,还有湘钨人特有的热情与亲切乡音,层层包裹,一下子把记忆拉得很近。
十八丘就像湘东钨矿的复制,这里的人依然带着矿山人的质朴、纯粹、热忱与豪爽,像个大家庭般朝夕相处,自在融洽。

岁月雕琢山水色,
人间烟火慰平生。
十八丘的晨光与暮色里,藏着湘钨人最踏实的岁月长歌。那些在深山奉献了一辈子的湘钨人,终究在这片福地上扎了根、安了家。
当年紧握的钢钎、矿灯闪烁的微光,早已化作如今檐下爽朗的笑、窗台上舒展的花草。或许这便是岁月的馈赠——把凿山开矿的艰苦,酿成灶间跳动的烟火;把攀崖越岭的辛劳,熬成饭后闲话的家常。
岁月仍在细细雕琢山河,岩壁爬满苍苔,沟壑间清泉漫淌;人间烟火总在温柔熨帖日子,是清晨巷陌飘来的米粉香,是暮色里矿山人絮语间的欢声笑语。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