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环滇池绿道上游人如织,骑行者身影不绝;高原训练基地内,运动员挥汗如雨;城乡体育公园里,全民健身的热情与专业赛事的精彩彼此交融,共同勾勒出“四季无界”的运动画卷……近年来,昆明依托高原地理、四季如春、生态多样性的自然禀赋,沿着赛事引领、消费驱动、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积极构建“主城核心区—环滇运动带—县域品牌”协同联动格局,全力打造国际高原户外运动目的地。目前,全市已建成2.058万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5平方米,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15分钟健身圈”基本成型,品牌赛事体系不断丰富,“跟着赛事去旅行”已成为昆明崭新的城市名片。
全民健身设施方便市民进行体育锻炼。
厚植户外运动产业沃土
“登山这件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差异。”在春城登山爱好者起晓琼看来,周末去昆明周边的山野中走一走,是对劳碌一周的自己最大的犒赏。自2023年跟随本土登山社群“趣野星球”攀登了富民金铜盆山之后,小起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此后,每逢周末节假日,她总要邀约自己的“搭子”到山里去走一走。“流汗也是一种放松,我们的目标是登完‘昆明十峰’。”两人已经走完了昆明四峰,最终的目标是攀登东川雪岭火峰。
登山爱好者在攀登寻甸凤龙山。 记者 刘薇薇 摄
“‘昆明十峰’是由昆明市十个县(市)区最高峰组成,涵盖石林老圭山(海拔2601米)至东川牯牛山(海拔4017米)的渐进式登山体系。”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昆明登山探险协会会长葛永坤告诉记者,这条线路自2005年发起之后,累计参与人数已超过十万人次。“在‘昆明十峰’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推广云南‘云岭百峰’、‘昆明十峰越野跑联赛’、‘轿子山翻越挑战赛’等一批体育IP,希望进一步丰富登山及户外运动的赛事体系和体验内容,让更多人领略到户外运动的独特魅力。”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户外运动的城市之一,早在1989年,中国第一个民间户外运动类社团组织——昆明登山探险协会就诞生于昆明,引领和促进了国内的户外运动发展。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户外运动已成为昆明群众体育旅游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昆明市级户外运动类协会、俱乐部60余个,企业上百家,开展的户外项目涵盖了徒步穿越、登山、攀岩、定向、越野跑、漂流、滑雪、自行车、射箭、野钓等领域。
高原环滇池自行车赛。
昆明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的底气,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战略区位。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平均海拔1891米,处于国际公认的“亚高原黄金运动区间”,具备高原地理、四季如春、生态多样性等显著特征。这里四季如春,全年适宜户外运动天数超过300天,是全国唯一实现“四季无界运动”的省会城市;330平方公里的滇池水域与环湖建设的137公里生态绿道、12个总面积达1220公顷的湿地公园,共同构筑了优质的户外运动空间。这一优势也延伸至专业训练领域——作为国家高原体育训练胜地,海埂、红塔等14个亚洲一流训练基地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专业队伍前来集训,冬季训练尤为密集。同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托管磨憨之后,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为跨境户外运动赛事与体育装备贸易创造了独特条件。
“昆明优越的自然条件,配合中老泰铁路与RCEP带来的市场机遇,将连接起国内与南亚东南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云南行知探索体育文旅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麟认为。
“昆明凭借完善的场馆设施、全面的配套服务及其省会城市的辐射效应等,成为全省举办大型、高规格赛事的首选地。”云南云体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彪从实践角度指出。
扩容供需两旺的产业生态圈
近日,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活力山水大篷车”活动暨春城体育消费节滇池绿道轮滑逐风行活动在滇池畔落幕。参与者们以休闲轮滑的形式诠释“春城户外图鉴”的动人魅力。
昆明城星足球俱乐部球员在比赛中。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昆明户外运动产业已形成了赛事引领、消费旺盛、企业集聚的多元生态。在赛事培育方面,昆明已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赛事体系。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半程马拉松、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西甲希望杯(昆明)足球赛、昆明网球公开赛、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等国际、国内大型品牌赛事,与春城体育节系列活动、石林原野射箭公开赛、昆明轿子山翻越挑战赛等本土特色赛事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赛事品牌矩阵。2024年全市举办体育赛事活动超过200场,参与人次达35万,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
赛事经济的方兴未艾有效激发了市场消费潜力,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1.8%,年参与户外运动人群超过百万人次。昆明积极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在2025年带动周边旅游消费增长和商圈客流量大幅增长,展现出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昆明户外运动产业集群效应也日益凸显。目前,全市体育企业总数达8020家,培育了云健体育、云南行知探索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标杆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云南行知探索体育文旅产业有限公司自2021年与昆明市政府签订战略协议以来,聚焦体育产业规划、数字化体育、品牌赛事、龙头企业培育和智慧体育等五大领域展开深度探索,通过“体育+”融合发展战略,培育体、旅、商、农等新业态。该公司年均举办百人以上规模活动超过150场,参与人次达35万。
云南云体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则深耕赛事执行领域,创新地将云南省城市篮球联赛的赛场搬进商圈、景区和社区等,推动体育与文旅、文化、非遗等元素的深度融合。该公司连续三年执行覆盖全省的社区运动会,将风筝、城市定向等趣味项目直接办到群众身边,推动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办赛理念。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服务体系
清晨的官渡区六甲星海体育运动公园内,网球爱好者正在新建场馆中挥拍切磋。这座占地95亩的运动公园,是昆明通过对原湖滨生态城项目闲置用地的有效利用,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体育+”新业态的新尝试。运动和休闲分区设置,按照竞赛标准建设的体育场地和配套设施,既满足了市民日常健身需求,也具备了承办省级赛事的能力。
近年来,昆明先后出台《昆明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将户外运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全力构建户外运动全链条服务体系。
昆明呈贡水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
“就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而言,昆明蕴藏着许多待开发的独特资源,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可转化为‘民族体育+旅游’特色产品,茶马古道、滇缅公路等历史路线可打造文化徒步线路。石林喀斯特地貌则适合开展洞穴探险、岩壁速降等特种运动,是拓展小众体育运动赛道的理想资源。”马麟表示,作为企业,将在国际IP赛事、自主IP赛事、主题营地建设等领域发力,推动昆明成为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期待政府能在细分领域标准制定、审批流程优化、跨区域救援网络建设以及人才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当下,昆明正谋划建设“滇池户外运动总部经济区”,力争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运营+销售”全链条支持。同时,将紧扣国家“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战略部署,以环滇池黄金岸线为核心载体,全力打造“世界级高原四季户外运动目的地”,诚邀全球合作伙伴扎根昆明,共同开发高原户外新项目、打造国际赛事新IP、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携手将昆明建设成为“全球高原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必达之地”。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琼梅 刘薇薇
编辑:窦崇尹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周灿 摄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