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哈高速运粮河服务区驶出,一片被水域环抱的林间营地豁然展开:房车庭院的遮阳棚下飘着咖啡香,星空露营区的孩子们正追逐蝴蝶,远处的河面上有人挥杆垂钓——这里是哈尔滨市双城区的运粮河谷营地,一处将“慢闪公园”概念落地东北的交旅融合新地标。
38公顷林间营地的多元生活图景
清晨的阳光穿过杨树林,洒在60余个形态各异的住宿单元上,不远处,几座九州牧居独栋小院保留着东北民居的坡屋顶,内部却配备了智能卫浴系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不少家庭游客驻足。
营地最热闹的当属100亩露营区。60余套轻奢帐篷沿河岸排开,白色篷布在绿树间格外醒目。“我们提供‘零装备’服务,从烤炉到睡袋一应俱全。”营地运营经理李娜指着刚搭建好的天幕区说,上周这里刚接待了一场300人的企业团建,“客人说在城市里找不到这样能同时容纳千人的自然空间。”
正午时分,餐饮区飘出铁锅炖的香气。厨师长张师傅正忙着给游客端上刚出锅的松花江鱼,“夏天主打户外烧烤,冬天就换冰钓火锅,在冰封的河面上凿洞钓鱼,现钓现煮,这体验在别处找不着。”除了东北特色菜,营地还能承接商务宴请,主楼的豪华套房与多功能厅相邻,满足从休闲度假到商务接待的全场景需求。
四季流转间的沉浸式体验
秋日的运粮河谷,2300米UTV全地形车赛道成了勇敢者的乐园。轰鸣声中,车队穿过树林、河滩,溅起一串泥水。“这赛道设计得太专业了,既有直线加速段,又有弯道挑战。”哈尔滨市民赵先生摘下头盔,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不远处的射箭场里,孩子们正跟着教练学习拉弓,箭矢破空的声音与林间鸟鸣相映成趣。
而到了冬季,这里便变身冰雪乐园。“去年推出的冰钓火锅成了爆款,最多一天接待了500多人。”冰封的河面上,一个个雪洞旁支着小帐篷,游客们坐在暖棚里,看着刚钓上的鲫鱼下锅,“很多南方客人专门冲着这口新鲜来的。”滑雪场、雪地摩托等项目则让营地延续着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热度。
四季皆有看点的设计,让营地摆脱了“季节性歇业”的困境。春季的赏花徒步、夏季的河畔音乐会、秋季的采摘体验、冬季的冰雕展,形成了循环往复的吸引力。“我们想让游客每次来都有新发现,这才是‘慢旅行’的真谛。”营地负责介绍到。
交旅融合的“高速+”创新实践
周末的午后,营地的G331创意集市挤满了人。货架上,双城剪纸、阿城版画等非遗手作旁,摆着印着营地风景的文创冰箱贴。“这些产品把地域文化和营地元素结合,游客带走的不只是纪念品,还有故事。”集市负责人介绍,每月这里都会举办主题市集,上周的“后备箱集市”吸引了200多辆私家车参与。
作为交投集团重点打造的项目,营地的“交通基因”无处不在。从哈尔滨市区开来的接驳班车每天往返6趟,车上配备了营地导览手册和充电宝。“我们和高速服务区联动,在服务区设置了营地咨询台,不少过路司机看到宣传册就临时决定拐过来看看。”李娜说,这种“高速+营地”的模式,让运粮河谷成为京哈高速沿线的一个“流量节点”。
运营一年多来,营地已承办各类活动50余场。从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越野滑雪马拉松,到DS自然探索赛,再到“迷人的哈尔滨之夏”集体婚礼,多元活动让这片土地始终保持活力。数据显示,营地累计服务游客超10.3万人次,其中三成来自省外。
夕阳西下,房车庭院的灯次第亮起。游客们准备晚餐,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最后一抹霞光。远处的河面上,最后一位钓者收起鱼竿,桶里的鱼扑腾着溅起水花。这座诞生于高速路旁的营地,正用自然的馈赠与贴心的服务,重新定义着东北近郊的度假方式——当“快交通”遇上“慢生活”,碰撞出的不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
实习记者 杨阳斯羽 记者 贾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