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扬州南河下街区的汪鲁门故居和湖北会馆共同组成的古老建筑群,是扬州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盐商住宅群之一。近日,经过全面修缮改造,湖北会馆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扬州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众多会馆遗迹分布在古城各地,现存的除了湖北会馆,还有湖南会馆、安徽会馆、江西会馆、岭南会馆、四岸公所等十多处会馆遗迹。这些会馆既是扬州经济繁荣的印证,也是全国各地商旅学子漂泊的故土。
8月8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刚开放的湖北会馆,步入楠木大厅,一幅“吴天楚地”的匾额映入眼帘。这座由湖北商人筹资创建的同乡会馆,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会馆原占地千余平方米,由东、西两路组群布局,房屋数十间。东纵轴线房屋原有前后共五进,有门厅、照厅、正厅、厢廊、后宅,楼屋,西轴线住宅原有前后三进和院落。民国二十三年(1934),会馆曾一度遭盗卖,后由杨国卿通知仪征二十圩及镇江同乡进行诉讼,于1935年部分修缮,改由湖北籍吴云三负责管理湖北会馆日常事宜。新中国成立后,还剩老屋二十三间四厢,建筑面积672.46平方米。后因历史原因,仅存东路主房楠木构架正厅和串楼(又名念佛楼)。
最近,扬州投入资金加以修缮复建,湖北会馆风采得以重现,与汪鲁门故居一道,开门纳客试运营。修复后的湖北会馆,不仅保留了“串楼连通”的经典格局,更重现了传统会馆的功能,精心设置了戏台、休闲室、书画室、琴房等空间。漫步其间,一张台球桌颇为引人注目。据湖北会馆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受洋务运动影响,当时的湖北商人其实是非常时髦的。景区也查阅了一些历史的文献,在光绪年间,台球运动就已经传入中国了,并且在上流人士中也非常流行,因此在复建湖北会馆的时候就放了这样一个台球桌,可以彰显那时湖北商人的时髦生活。
此次焕新,远不止于古建的修缮复原。项目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升级,将湖北会馆打造成为一个沉浸式剧场与互动游览空间,市民游客不仅可以拍照打卡,观赏精彩演艺,还可与场馆主线NPC互动游戏,开启一场大运河盐商文化漫游。
会馆亦称“公所”,是中国旧时都市中外埠同乡或同业的组织机构,设在商业城市的会馆多由各地工商行帮组织。扬州挹江控淮,自古为南北通都大邑和盐业枢纽、漕运中心,是百货集散、商业繁荣、人文荟萃和对外联络交往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文史专家黄继林表示,扬州的会馆是商品经济和乡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扬州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座会馆、公所已无从查证,但光绪年间的《申报》曾载:“扬郡近年以来,不论大小行业,皆有公所、公馆,地方之繁富,商务之兴隆,即此亦可见也!”反映出当年扬州商贾云集,会馆多而繁华的盛况。
在南河下古运河畔有一处小小的会馆文化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一幅大型石刻地图,这幅清代道光年间的扬州地图上,标注了湖南会馆、安徽会馆、江西会馆、岭南会馆、四岸公所等十多处会馆的位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扬州加大了会馆的修缮力度,钱业会馆、四岸公所、酱业会馆等一批沉睡的老会馆经过修缮重获“新生”,再现昔日风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