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当深大、广财、珠海科技学院三支大学生服务队的师生们带着镜头走进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这座依海而生的新城区有了新的叙事者。他们以青年的视角捕捉山海与人间的碰撞,用脚步丈量渔港的烟火,用眼睛发现未被过度雕琢的惊喜。这场采风之旅,不仅是一次文旅视频的创作,更是一场关于“发现”的对话——关于鲘门的初印象、舌尖鲜、眼底景,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初印象:传统魂与现代韵藏着人间鲜活
初到鲘门,最先撞进心里的,是这里“矛盾又和谐”的气质。
珠海科技学院的张睿说,深汕最特别的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既有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脉动,又藏着未被过度商业化的渔港原味。这种“新与旧的碰撞”,像磁石般吸引着他们:“我们想记录这种冲突感,让更多人看到深汕的温度与风度。”
而珠海科技学院的林金樾,则在码头偶遇了一场意外的温暖。那天老师带他们游览鲘门码头时,恰逢农业执法大队在放生鱼苗,周围的渔民也笑着加入,连大巴司机都念叨着“放生是善事,有好报”。“我们也参与其中,海水微凉,手心却暖烘烘的。”林金樾记得,当时阳光洒在码头上,渔民的吆喝、鱼苗入水的轻响、执法人员的叮嘱混在一起,“那是最鲜活的人间烟火,让我清晰地感受到那份质朴与温暖。”
深圳大学的谭璟玮则带着对“深圳飞地”的好奇而来。“在深圳生活一年,突然发现还有这样一块地方——既有现代化发展的潜力,又守着老渔港的慢节奏。”这种“新与旧的交汇”像一道谜题,让他们忍不住想透过镜头,看清鲘门藏在山海里的故事。
舌尖鲜:从海货糖水到咖啡香的美味暴击
来到鲘门,地道美食万不可辜负。这座依海而生的小城区,连食物都透出大海的呼吸感。
凌晨五点的鲘门综合市场,林金樾和同伴们被旅店老板带着,穿过还沾着露水的摊位,看刚靠岸的渔民把网兜里的螃蟹、海虾往竹筐里倒,“虾和螃蟹活蹦乱跳的,连空气里都是咸鲜的味道。”大家挑了最肥的螃蟹,送到旁边的“杨记美食”,老板手脚麻利地清蒸、爆炒,端上桌时蟹肉泛着莹白的光,“咬一口,鲜甜充斥口腔,那是只有‘刚从海里来’才有的紧实。”林金樾特别安利的猪蹄饭藏着惊喜,软糯的猪蹄裹着酱汁配米饭,能吃两大碗——这是渔港人最实在的温饱。
深圳大学的邓智睿则对“海鲜肠粉”念念不忘。鲜活的海虾与贝肉裹在嫩滑的粉皮里,浇上一勺秘制酱汁,“一口下去,海鲜的鲜、肠粉的滑、酱汁的香全在嘴里散开,根本停不下来。”而市场门口的“双头尖糖水”,是饭后解腻的绝配,清甜不腻,像鲘门的海风一样温柔。
若想放松一下,鲘海咖啡是个好去处。林金樾说,咖啡店门口就是一片辽阔的海,海鸥掠过浪尖,渔船摇曳归港,“点一杯咖啡配块蛋糕,抬头是碧海蓝天,低头是杯里的倒影,要是赶上日落,整片海都会变成金色,美得让人想把时间调慢。”在这里,咖啡香混着海风,成了鲘门最惬意的注脚。
眼底景:一半山海壮阔,一半世情烟火
鲘门的风景,从不是单一的“美”,而是藏着“柳暗花明”的惊喜与“天人共生”的温暖。
谭璟玮清晰记得爬大岭顶郊野径的惊喜。起初的路狭窄而幽深,两旁的树遮天蔽日,像在森林里穿梭,“没想到转过一个弯,突然就豁然开朗——脚下是断崖,眼前是铺到天边的大海,浪涛拍打着礁石,风里都是大海的低吼。”站在观景点的石头上,脚下是翻涌的蓝,远处是渔港的白帆,“那一刻突然懂了曹操‘观沧海’的壮阔,原来山海的震撼,真的会让人失语。”
邓智睿则被百安海滩的日落吸引。金色的余晖把海面染成璀璨的绸缎,浪卷着“碎金”涌上岸,沙滩上散步的游人、远处归航的渔船,像被画笔轻轻描在画布上,“随手一拍都是氛围感大片,感觉镜头无法完全表达这份美。”
而比风景更动人的,是鲘门的人。林金樾总想起放生鱼苗时温馨的情景,“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忱,不是刻意表演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谭璟玮也说,走在路上时,村民会主动指路,笑着告诉他们哪里好玩,哪家的擂茶最正宗,“这里的淳朴像海水一样清澈,让人觉得踏实。”
未来愿:让原生态扎根,让产业向云端生长
鲘门的故事,远不止眼前的山海与烟火。采风时间虽短,师生们心里已埋下了“再来一次”的种子。
“一定要去小漠比亚迪园区!”张睿和谭璟玮不约而同提到了这个地方。在他们看来,那里藏着深汕最迷人的“反差感”——现代化的企业厂房与山海景观无缝相融,“既有工业的蓬勃,又有自然的静美,镜头对准那里,一定能拍出深汕‘不止有美景,更有发展力’的张力。”
谭璟玮还惦记着鲘门的郊野径:“这次只爬了一条能看海的,下次要选一条更高的路线,去看鲘门的日落和全景。”此外,赤石水底山温泉也让他心动,“想象一下,泡在温泉里看远处的山,听风吹过树林的声音,能让人感受到贴近自然的松弛感。”
而对于深汕文旅的未来,师生们有个共同的期待:守住这份“原生态的根”。张睿说,“希望这里永远有未被过度商业化的渔港,有清晨赶早市的热闹,有渔民脸上的淳朴笑容。让年轻人来这里不仅是看风景,更是探寻自我——在慢节奏里放空,在山海间找回内心的平静。”
当青年的镜头对准深汕鲘门,看到的不仅是一座渔港的文旅魅力,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温柔对话。
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绿界兴村” 实践团相继在鲘门街道,对民新村、红源村以及红泉村口袋公园展开实地调研,为环境改造与景观设计助力,为当地村民打造更加舒适、美观、实用的人居环境。未来,他们将充分结合调研所得,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融入创新元素,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协调统一,力求将设计之力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让乡村在生态、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中绽放新颜。
(受访方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