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的到来,位于福州新区(长乐区)的下沙海滨度假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据统计,2024年下沙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2025年“五一”假期,下沙凭借单日12万人次游客量刷新历史纪录;如今,天气状况良好时,下沙周末单日人流量稳定在3万到4万人次。
下沙沙滩上热闹非凡。林双伟摄
近日,随着天气放晴,在下沙,只见海滩上热闹非凡,赶海拾贝的孩童、打卡拍照的年轻人、悠闲观海的老者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日海滨画卷。
赶海挖沙 乐享亲子互动的自然课堂
眼下,下沙海滨度假村又迎来了赶海热潮。每到退潮时分,近2000米长的滩涂上,遍布亲子家庭的身影,这里已然成为福州周边热门的亲子游目的地。
小朋友“全副武装”在海边玩水。林双伟摄
不少小朋友“全副武装”,头戴遮阳帽,手持小铲子和水桶,在家长指导下寻找“海洋宝藏”。文蛤和螃蟹都是当地常见的渔获,它们藏在浅沙层中,只要细心观察沙面上的小孔,一铲子下去就能挖到。猫眼螺喜欢在潮水退去后的湿润沙地里缓慢爬行,苦螺和海瓜子则依附在礁石缝隙中,需要耐心寻找。
赶海不仅让孩子们玩得开心,也让不少家长找回童年的乐趣。沙滩上,不少家庭分工合作,爸爸负责翻石头找海蛎,妈妈带着孩子挖文蛤,一家人其乐融融。夕阳西下时,不少游客提着满满当当的小桶离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打卡地标 遇见碧海金滩的唯美风光
说起下沙,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或许是那片绵延不绝的金色沙滩。清晨,赤脚踩在细软的沙粒上,浪花轻吻脚背,远处海天一色,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傍晚,退潮后的滩涂如镜面般倒映着晚霞,渔民弯腰拾贝的身影成了诗意盎然的剪影画。
若在5月,还能邂逅“蓝眼泪”,月光与荧光海交织的梦幻场景,更是摄影爱好者争相追逐的镜头焦点。
社交平台上受欢迎的“网红”地标。姜亮摄
顺着由贝壳样式铺就的石板路向沙滩深处走去,矗立于海岸线的海螺塔与海蚌厅,社交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网红地标。这座形似海螺的白色观景塔,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象征主义”建筑之一,见证了下沙的成长与重生。如今,经过修缮,这座洁白美丽的建筑重新与大众见面,更成为下沙的闪亮名片。
顺着阶梯登塔远眺,碧波万顷尽收眼底,海风穿塔而过,仿佛能听见大海的呼吸。在海蚌厅的观景平台上,来自厦门的大学生李雯和朋友们正在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我们从社交平台上看到很多这里的照片,特意挑了一天来打卡。”李雯一边替朋友拍照,一边感慨,“整个建筑在蓝天碧海的衬托下确实很有视觉冲击力。”
烟火升腾 体验滨海生活的别样精彩
当夕阳西沉,金色的余晖洒满海面,下沙的夜生活才真正拉开序幕,拎着拖鞋的游客们踩着尚有余温的细沙,循着空气中飘散的咖啡香与烧烤气息汇入这片跃动的滨海烟火中。
东侧临海的咖啡馆成了浪漫的观景台。来自浙江的游客陈琳捧着冰美式,用镜头记录下晚霞与海浪共舞的画面:“随手一拍就是‘蓝调大片’。”咖啡馆外的木栈道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倚栏而立,有的低声谈笑,有的静静欣赏海边落日的美景,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
与此同时,百米外的夜市早已人声鼎沸——香气四溢的烧烤、冰爽甘甜的果汁、美味的特色小吃,引得游客食指大动。“今年长乐冰饭特别火,我们也想来尝尝。”来自上海的游客李笑奕感慨,“伴着海景吃冰饭、吃烧烤、喝汽水,这才是我想象里的夏天!”
眼下,下沙正同步开展“航海踏浪·轰趴无界”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非遗文创市集、网红啤酒盲盒车,情侣旅拍和亲子赶海等项目,用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活动让这片海不再是简单的风景,而是充满活力的度假胜地。(吴桦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