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行之虎跳峡
金沙江从石鼓转了个回头弯告别了一同南下的澜沧江、怒江,挥师北上,从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冲刷出一条深谷,杀出一条“水路”,咆哮着奔腾着远去。
峡谷两边分别是丽江和香格里拉。在这个垂直高差达3900米,上下落差超过200米,宽度仅为30-60米,长度23公里的峡谷中,有三个“虎跳峡”,即上、中、下虎跳峡。现中虎跳和下虎跳尚未开放,在上虎跳,一尊巨石横亘江心位置,相传曾有猛虎借助江中巨石一跃而过江去,这就是虎跳石。
由于地壳运动,致哈巴和玉龙两山上升,金沙水冲刷下切,虎跳峡峡谷两岸峭壁千仞,峰峦叠嶂,江面以上相对落差200米范围内几乎是近90°的陡崖,因此,虎跳峡的景致汇聚了雄、奇、险、峻的特点。
雄者,哈巴、玉龙两山对峙,雪峰相觑,似两巨人比肩而立,俯视大千世界,仰之令人怦然心动,思之倍觉人之渺小;
奇者,峡深谷陡,旷世无比,尤以江心巨石任滔滔江水日复一日冲刷撞击而岿然不动,天堑鸿沟,神助虎跃;
险者,峡谷深深,壁立千仞,两岸高山蔽日遮天,居于此,大自然之造化难以叵测,不知落石可有眼乎,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摒弃骄纵之为,方可获求上天的宽容;
峻者,通观虎跳峡,山势峻峭,气象不俗,金沙江如一条白练蜿蜒而过,弯曲的线条衬托出雪山的峻嶒与宏壮,大自然恰似在演一出柔与刚之舞。
虎跳峡的神奇风光,孙髯翁在《金沙江》一诗中如此吟道:“劈开善城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
即将进入虎跳峡,金沙江右边是玉龙雪山
虎跳峡入口处的两座大桥分别是香丽高速金沙江大桥和丽香铁路金沙江大桥
贴着山崖前行 莎莎摄
虎虎生威,看样子快到虎跳峡景区了 莎莎摄
虎跳峡
峡谷风光
峡谷深且窄,故江水特别激荡汹涌
从这可看到峡谷底端江面非常之窄
虎跳峡山高壑深,太阳光都很难照进峡谷中
虎跳石横亘于江心,峡谷之名由此而来
在峡谷中看玉龙雪山雄姿
金沙江为长江之首,其险恶之状令许多不甘平庸之人荷尔蒙激增,其挑战者不乏其人。1985年,四川乐山青年尧茂书金沙江漂流的豪举,曾为世人所瞩目;但他不幸于金沙江直门达江段触礁遇难。1986年,中美联合长江漂流探险队,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四川省政府牵头),民间自发组成的洛阳漂流队(民间组织)先后从长江源头下水开始漂流。中美队不久后退出,科漂队和洛阳队利用碉堡式密封船,以牺牲一人的代价,冲过了虎跳峡险段。
虎跳峡的那惊心夺魄的美,还引来一段佳话。在虎跳峡深处的核桃园村子,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夏山泉,因小时一场大火将左手烧成了残疾,结婚后,其妻子嫌他太穷,在生下三个女儿后离他而去。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外开放,欧美游客纷纷来虎跳峡旅游探险,夏山泉在峡谷里开了一个客栈,接待四方游客,为了与外国游客交流,夏山泉自学了英语。1997年,来自澳大利亚的硕士留学生玛佳到虎跳峡旅游,借住在夏山泉的客栈,也许是夏山泉的坚韧不屈的个人魅力,加之虎跳峡雄奇险峻的壮美风光感动了震动了玛佳,她毅然决然地与夏山泉相爱成家,在虎跳峡共同经营客栈。
当年漂流的情景 网络图片
如今上虎跳已开发成熟,每到节假日时,来此旅游的人非常之多,在景区入口外,汽车排成长队,缓缓地鱼贯进入。
顺着景区修建的栈道,我们下到虎跳峡深处,只见巨大的虎跳石稳居于江中心,以一己之力抵挡着千钧之水。时值夏季涨水,洪水滔天呼啸而下,因水流受阻,激起波涛巨浪,拍打在虎跳石上,巨石岿然不动,激起震耳欲聋的声响,撞击在人们的心头。那情景那气势正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当其时,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给游客带来非常震撼的感受。这种体验,非平常观景所有,这是大自然最原始的脉动与声息,也是大自然最本真的画作。此时此刻,你会深切感到:心扉被撞开,情绪豁然来。不知天底下,谁人不动怀!
因中虎跳和下虎跳尚未开放,且需往返步行数小时,非我们的体力能够胜任,故一脚油门带过。
汽车排队进入景区 莎莎摄
沿着钢架楼梯可一直下到谷底的观景台 莎莎摄
虎跳峡之洪水与猛兽
汹涌澎湃的金沙江 莎莎摄
游客们在谷底的栈道上观赏滚滚江水滔滔东流的场景
虎跳石砥柱中流
虎跳石岿然不动
中虎跳,从公路下到中虎跳要走五六公里山路,我们体力不支,没去
下虎跳还未开发好,也没有下去
行至虎跳峡末端,我们来到了金沙江大桥,过了桥就是玉龙雪山脚下的大具乡。前面,还有不少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呢!
我们走完了虎跳峡峡谷,来到金沙江大桥,桥那边是丽江大具乡
到大具乡了 莎莎摄
不识哈巴雪山真面目,只因身在峡谷中;待我们走到大具乡远离了虎跳峡时,我们才看到了它的样貌
在大具乡从背面观看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左)与哈巴雪山(右)同框
刘老太爷2025年6月12日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