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区喧闹的街巷间,就是大渡河路451号(也有人习惯说189号),有着一处上海人难以忘记的地方——长风公园。
如果你从华东师范大学东门走过,或是沿着苏州河散步,估计你很难错过这片占地超过36万平方米的公园。有意思的是,这座公园里竟有着14万多平方米的银锄湖,水面之大在市中心实属罕见。老上海人都知道,这里是承载了几代人欢笑的地方。
长风公园
名字背后的时光故事
1957年,工人们开始改造这片苏州河故道的滩涂。一锹土一筐泥,硬是挖出了湖,堆起了山。两年后的国庆节,公园大门正式打开迎接市民。
说来有趣,这园子最初登记的名字是“沪西公园”,第二年试开放时又叫过一阵“碧萝湖”。直到公园正式开放的前夕,当时的魏文伯先生拍板,他借着《宋书》里“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给它定了现在这个大气又浪漫的名字——长风公园。
你若是问起湖为什么叫“银锄湖”,山为什么叫“铁臂山”?老一辈的上海人会笑着告诉你,这取自伟人诗词里的名句,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精神气儿。
长风公园
漫步山水画的四季
走进公园,扑面而来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舒展和江南园林的灵秀。我最先看见的,便是那片开阔的银锄湖,湖面大得划船半小时也到不了头。据说这湖水连通着西老河,那湖中的几个小岛像青枫岛那样散落在湖心当中。
往远处看,细心的你也许还能看到,睡莲池里夏天总蹲着写生的美院学生。隔湖相望的铁臂山虽只26米高,却已是上海人造山的巅峰。山道曲曲折折藏着八条小路,登顶那刻,整片湖景和远处高楼却能尽收眼底。
长风公园
我是最爱深秋来这儿,240多种植物轮番上演着色彩盛宴。那时银杏大道铺满金黄,枫香染红水岸,长风公园也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走在长风公园里的小路上,你也许会看见青枫岛上的小桥总停着拍婚纱照的新人;松竹梅林的石径常有老人打太极;中央草坪上,雷锋铜像前的红领巾们每年清明献花。
而这些场景,老上海人在这儿已经看了几十年。
若是你想问问长风公园有什么好玩的?那银锄湖面的小船是你不可错过的选择。当你的脚踏着小船上摇桨,发出的吱呀声是春游的专属BGM。你喜欢跑道的话,则可以冲向黑松山的“勇敢者道路”,可以在铁索桥上听着尖叫声混着笑声,可有趣了。
长风公园
要是你舍得花130元的门票,你可以去湖底的长风海洋世界。在那里有一群调皮的白鲸,它们喷出的水花经常淋湿第一排观众。
若是你参观的时候留心一点,你还能看到1998年挂上的“中国百家名园”牌匾,到现在还挂在西门廊下。
这些年,长风公园曾承办过国际花卉节,每年的元宵时,那些彩灯会把湖面照得通明。 2010年长风公园被公布为了国家4A级景区,由此也获得了更多游客的青睐。
长风公园
上海人的山水记忆,正在焕新归来
去年长风公园,就有一块儿地方被围挡起来了,原因是这里要进行改造。我去的时候看到北边黑松山区域先动工了,那座经典的铁索桥还是原样重建,只是木头换成了更防滑的材料——这样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根据施工的最新情况,明年围挡区域轮到了南边湖区。听说要引进睡莲新品种,还准备在梧桐林里辟出停车场。
长风公园
要我说,最让人期待的是围墙拆除计划——以后从苏州河步道就能直接望见湖心亭的飞檐。当然,铁臂山、银锄湖、黑松山这“老三样”是长风公园的魂,设计师们应该是不会动这些的。
长风公园,这座用诗命名、用汗水建造的公园,早成了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此刻的改造,就像是给老朋友换件的新衣裳,但骨子里却还是那个乘风破浪的长风公园!
#上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