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三地,品尝三碗面,在美食中洞察南阳、襄阳、鄂州的独特魅力
孙长春
近几天,看着战友们发的这熟悉的照片和视频,仿佛是昨天相聚的场景,这日子不经过啊!算来已是八年前的事。光阴太疾,余又虚度甲子到古稀。一回头圆梦宛襄鄂已过去了八年。人老觉少尿多,总是想不起昨天干了啥?往事却难以忘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来临之际,特撰此文记录这段美好的回忆,共忆战友情。
当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穿梭在南阳、襄阳、鄂州之间,串起了一部三国历史。
由宛入鄂,血液中南阳袁英的酒还在流淌,又续上了襄阳的古隆中和鄂州白云边,最终汇成战友情,最难忘的是在朱德春指挥,陈涛悠扬悦耳的萨克斯伴奏中战友们《打靶归来》的大合唱,永远是回荡在脑海里的歌声。
南阳沉淀着璀璨的历史文化,汉画馆的石刻史诗、卧龙岗的三国风云、社旗古镇的商道传奇。在时空交错中形成了独特的脉络;襄阳古城以雄浑城防见证金戈铁马,古隆中以智慧谋略演绎历史风云,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千年文脉;鄂州洋澜湖的波光潋滟、莲花山的千年文脉、黄冈东坡赤壁的诗词绝唱,映照出长江文明的多元底色。
这些文化地标虽分属两省三地,南阳白河通汉江,襄阳汉水到汉阳,千里迢迢汇长江,却因一江相连、一脉相承,共同编织出跨越千年的文化经纬。我行走在三座城中,用味蕾感受它们的独特风味,也在烟火气中读懂了三地人的性格密码。
南阳:热情朴实,在美食中尽显中原豪情
南阳之行是从一碗牛肉汤开始的。抵达南阳,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凉意,街边的早餐摊已是热气腾腾。老战友袁英带我走进“丁记牛肉汤菜馆”,瞬间被那独特的香气包围。店主热情地招呼我坐下,那爽朗的笑声和亲切的方言,瞬间感觉回到久违的家里。
袁英亲自配料,牛肉汤端上桌,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汤里满是鲜嫩的牛肉片、还有各种香料碰撞出的独特味道。喝上一口,汤汁浓郁,牛肉的味道恰到好处,暖暖的感觉从舌尖延至全身,胃里暖烘烘的,也唤醒了乘坐火车沉睡一夜的灵魂,那鲜美的汤汁是美食的享受。南阳牛肉汤名不虚传,让人欲罢不能。让人不禁感叹这就是南阳人对美食的炽热追求。
许成林夫妇和他们的浴池扯面馆
到了中午,怎能错过浴池扯面?浴池扯面是南阳的一道传统名吃。因饭馆挨着浴池而声名远扬,是我们老战友许成林夫妇多年打拼出来的品牌。每每战友相聚,到面馆吃扯面那都是首选。扯面都是现吃现做,只见师傅熟练地拉着面剂两边扯,经几次反复摔打后,扯面就扯好了,扯出的面条粗细均匀、薄厚适中。
浴池扯面
放入翻滚的羊肉汤中,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扯面就端上了桌,汤味浓郁鲜美、闻着香气扑鼻。雪白的面条、鲜嫩的羊肉、翠绿的青菜,面条入口爽滑,劲道有嚼劲,吃起来过瘾。喝上一口汤,醇厚的滋味瞬间在口腔里蔓延,如果再加一勺店家秘制的辣椒油,辣而香的口感,为整碗面增添了独特的风味,香辣温柔。是一道让人难以忘怀的美食。
吃着扯面,我观察到周围的食客们,有的大口吸溜着面条,有的惬意地喝着汤,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南阳人在饮食上从不讲究排场,只在乎食物本身的味道,就如同他们的性格,务实又淳朴。
夜幕降临,相聚南阳白河畔“君德义”,战友相见围成一桌,把酒言欢,谈天说地,笑声不断。感受着南阳的热情与豪爽。在这里,战友们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纯粹,没有客套和拘谨,充满着豪爽与自在,让人深刻体会到南阳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战友情的珍视。
南阳地处豫鄂陕交界,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地带,与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及中原文化的浸润密切相关,形成了朴实憨厚的性格。他们为人实在,不喜欢虚情假意,待人接物时透着一股真诚,豪气直爽,不绕弯子,能吃苦,重情重义,乡土观念强。对家乡的归属感极深,对牛肉汤南阳扯面等家乡美食的偏爱,都体现了他们重情义的一面,简单说南阳人就像一碗实惠的扯面,量大,料足,味美,包你吃的你心满意足。
南阳,不仅有卧龙岗,还有着令人欲罢不能的美食佳肴。南阳人的热情如同这碗扯面的温度,毫无保留。这让我真切感受到南阳人的热情好客,他们就像这座城市的美食一样,实实在在,不掺半点虚假。南阳是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襄阳:忠义豁达,美食中藏着千年古城的风骨
告别南阳的烟火气,我来到了有着“铁打的襄阳城”美誉的襄阳。到达后杨红勇一伙子战友接上,直奔襄阳古城。古城临汉江而立,登城北望汉江滔滔东去,江风徐徐,城中全景尽收眼底,街巷商贾云集,扑面而来的全是烟火气。
城墙雄伟壮阔,看着国内古城最宽的护城河,岸边绿化古风和时尚混搭,米公祠倒影映在江中。不愧是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千年古城。
下午畅游古隆中,但见山不高而秀雅,林不大而茂盛,承载着厚重底蕴的三国历史典故。
晚上聚餐后,战友们陪我夜游汉江。汉江两岸的步道晚上挤满散步的人,灯光照得江面波光粼粼。夜深了,战友们说,来襄阳如果不吃一碗襄阳牛肉面那就等于没来。随后来到樊城汉江大桥西桥头的“邓家牛腩面”馆。战友说,这家牛肉面在襄阳最正宗。虽已是深夜,仍是挤满了就餐的人。只好在店外就餐。面条种类很多,但我们几个只点他家的招牌,邓家牛腩牛肉面。夜晚街头弥漫着牛肉面的香气,等面的功夫,只见夜市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襄阳人在这里尽情享受着夜晚的悠闲时光,展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平凡日子的珍视。
开放式厨房热气升腾,只见捞面师傅抓一把碱面放入竹笊篱,面断生后,再加一把豆芽,在沸水中翻烫。盛入碗中。舀一勺大块牛肉,浇上高汤,淋一点红油,一碗味道浓香,香气扑鼻的牛肉面便端上餐桌。
襄阳牛肉面
只见面条粗细适中,入口,首先感受到的是牛肉面味道浓郁,牛肉块头大,红油辣味适中,辣椒的辣混合着花椒的麻香,接着是牛油的醇厚和面条的劲道,一口下去,酣畅淋漓。那种满足感无法言表。让人回味悠长。
因面条含碱,吃牛肉面时,需再配上一碗襄阳黄酒,解辣又爽口,暖心舒胃。这种黄酒是淡绿色的,有米酒的甜也有黄酒的醇,味道很淡。这是襄阳人吃牛肉面的标配。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感受着襄阳夜市的热闹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襄阳人的日常生活中。真是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印象。
而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我发现襄阳人有着豁达洒脱的一面。他们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不被生活的琐碎所困扰,就像这道美食,简单却充满韵味。
襄阳地处鄂西北南北要冲,当地人性格中带着北方中原文化的豪爽与南方的荆楚文化率真。低调沉稳,不张扬,这种沉稳的性格也与古城厚重的历史气质相呼应。
汉江穿城而过,滋养出襄阳人包容的心态。襄阳人对家乡无论是牛肉面、大头菜等家乡味道,都让他们引以为傲。牛肉面配黄酒的独特吃法,面有嚼劲,辣味劲爆,一口黄酒,体现出襄阳人灵活变通的一面。
鄂州:直爽乐观,鱼米之乡的烟火人情
从襄阳出发,一路向东,经汉口,到达鄂州。这里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河网密布,湖泊纵横,是长江中游重要节点城市。
中午,相聚绿岛,《打靶归来》歌声还在耳边回响,晚上,在莲花山战友们又聚在一起。戴局兵告诉我,正宗的武昌鱼产地是鄂州梁子湖。徐祖印说,鄂州的武昌鱼比别的地方武昌鱼多一条肋骨。清蒸武昌鱼。这道菜看似简单,却最能体现鱼的鲜美。入口鲜嫩爽滑,鱼的鲜味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从襄阳到鄂州,虽说都在荆楚大地奔走,两地一个在西一个在东,饮食上有着的差异明显。哪样美食最能代表鄂州,热干面或许会拔得头筹。
热干面的制作过程,是讲究技巧的。师傅将碱水面投入沸腾的热水中,要煮到软硬适中恰到好处,捞出后迅速沥干水分,置于碗中。接着,淋上熬制的芝麻酱,这是热干面的灵魂,撒上葱花、酸豆角、萝卜干,端上桌后,加入辣椒油和香醋。师傅手法娴熟,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如,片刻间,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热干面便呈现在眼前。那芝麻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鄂州热干面
不同于武汉的热干面,鄂州的热干面更注重芝麻酱的香味,面条的劲道,口感丰富而独特。入口先是芝麻酱的醇厚浓郁,瞬间弥漫整个口腔,包裹着每一根劲道的面条。碱水面具有独特的弹性,既保留了面条的筋道,又不失其柔软。面条顺滑柔软,酸豆角酸爽开胃,萝卜干咸香酥脆,为整碗面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而辣椒油的加入,更是点燃了味蕾的热情,辣而不燥,香而不腻,让人陶醉其中。每一口面条都裹满了芝麻酱,浓浓的香味在口中散开,让人吃得满足又幸福。令人欲罢不能。
鄂州地处长江中游,自古商贸往来由来已久,鄂州人适应能力强。不空谈、重行动,透着一股踏实劲儿。待人真诚,人情味较浓。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他们肝胆相照的一面。鄂州人说话直爽,不绕弯子。就像清蒸武昌鱼,没有过多的调料修饰,却能让人品尝到最纯粹的味道。
鄂州人就像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讲究混搭、包容,生活每一天像酸豆角与萝卜干永远是清新的口感,辣椒油点燃的激情,就像这里的特色美食,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他们真诚待人,乐观面对生活,永远热情不减,充满了活力。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从南阳的热情朴实,到襄阳的忠义豁达,再到鄂州的直爽乐观,这三地浓浓的战友情和美食之旅,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探寻。每一座城市的美食,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它们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不同地域文化认知的大门。让我不仅品尝到了各地的特色美食,更深入了解了三地人的性格特点。美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地人的生活态度、文化传承和地域性格,让我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当年部队艰苦岁月早已过去,但是,一杯酒、一碗面,这里有往昔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有我们无悔的青春印记。
2025,7,29 建军节前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