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尔山号”旅游专列Y526次首次开行,往返于阿尔山、白狼、五岔沟沿线,以“三静两动”的特色布局,将80分钟单程旅程打造成融合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的移动体验空间。这趟专列的亮相,不仅串联起三地核心旅游点位,更将旅程从“赶路”升级为“享路”,让奔波的车程成为旅行中值得回味的体验。
“阿尔山号”的巧思,藏在每一处设计与服务的细节里。车厢内,“民俗怀旧”“草原风情”“兴安文创”三个静态车厢构筑起沉浸式文化空间,老物件、蒙元元素、非遗文创让北疆人文触手可及;“特色业态”“生态研学”两个动态车厢则通过手作体验、知识科普,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沿线车站更为本次旅程提供了贴心的服务,从进站引导到站台疏导,从休息保障到咨询解答,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铁路部门的用心,让160分钟的往返旅程始终充满从容惬意。这种“铁路+文旅”的融合,是铁路服务从“保通达”向“优体验”升级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旅游专列持续升级与推广。从国铁沈阳局开行的Y591次银发专列,载着长辈们以舒缓节奏畅游海参崴,观赏异国风景,体验朝鲜族民俗风情与文化;到国铁南昌局开行的G9813次“赣超”球迷专列,最大限度满足球迷需求,为球迷营造沉浸式观赛体验;再到“熊猫专列·成都号”从引领入住到功能介绍,从安全守护到沿线风光推介,覆盖旅客全维度需求……这些旅游专列主题各异,但都精准聚焦不同人群的出行期待,致力于如何将“赶路”变为“享路”。
无论是对银发群体的细致关怀,还是为球迷打造专属空间,亦或是为深度游旅客设计长线路线,铁路部门始终以旅客出行需求为导向,在细节上功夫,改善乘车体验,优化乘车环境,为旅客打造“车随人走、景随车移”的旅游列车。这些列车不再是简单的位移工具,而是奔赴“诗和远方”的流动载体,满足了人们对“走出去”的向往,也让“坐着火车游中国”成为一种情感上的选择。
从“赶路”到“享路”,从“看风景”到“品文化”,一趟趟旅游专列的不断开行,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续写着流动中国里“人享其行”的美好篇章。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杨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