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kk推荐,我都不知道意大利还有一个叫拉文纳的城市。

查了一下才发现,这个小镇可来头不小。
三朝首都的辉煌:西罗马帝国末代首都(402-476年),东哥特王国首都(493 - 540年),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首都(总督区首府)(540 - 751年)
马赛克艺术的圣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八处马赛克壁画是全球最精美的早期基督教马赛克聚集地,被誉为“马赛克之都”

但丁的归宿: 作为意大利文学之父但丁的安息之地,为其增添了重要的文化分量
0、
从圣马力诺到拉文纳开车一个多小时,古城外偌大的停车场,竟然无一空位。
踏进拉文纳的石板巷,那叫个人潮如织,熙熙攘攘,比很多其他的意大利小镇还要热闹。

我还纳闷,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怎么这么多游客,是我无知了。
因为准备不足,我们在游客中心排队的时候才发现网上买票更方便,而且景点儿需要提前预约参观时间。

于是,这张五景点联票我们就华丽丽的错过了尼安洗礼堂(Battistero Neoniano),因为已经满了。
还好参观的四个教堂物超所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提前买票预约!提前买票预约!提前买票预约!
1、圣维塔莱大教堂:帝国荣光的永恒定格(Basilica di San Vitale)
圣维塔莱大教堂,这座矗立于拉文纳心脏地带的八角形建筑奇迹,无疑是这座城市马赛克艺术的巅峰。它始建于哥特王国时期(约526年),并在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的统治下于547年最终完工。
教堂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罗马建筑的宏伟与拜占庭艺术的精巧。从穹顶的结构到门廊的形状,都可以看到罗马古典风格的延续;而其八角形中殿、精美繁复的柱头以及狭长砖块的运用,则清晰地展现了拜占庭建筑的独特韵味。

推开那扇低矮木门,空间豁然开朗,光线从四面八方涌入,照亮了墙壁和天花板上璀璨的马赛克,我们被一种近乎眩晕的华丽所包裹。

穹顶中基督俯瞰人间,不过我的目光还是祭坛两侧两幅举世闻名的马赛克壁画所吸引:一幅查士丁尼皇帝与他的廷臣,另一幅则是狄奥多拉皇后与她的女官。


皇帝身着帝王紫袍,头戴镶满宝石的金冠,手持圣餐盘,目光如炬,庄严地居于画面中央。他的右侧是宫廷侍卫与贵族,左侧是大主教马克西米安努斯,这种布局清晰地宣示了他作为帝国政教双重领袖的至高地位。


注意他的鞋和装饰
这里值得多说一句:马克西米安,画中唯一标注姓名(Maximianus)的人物,是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统治下拉文纳的首席主教,由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直接任命,是拜占庭在意大利的最高宗教与政治代理人,地位高于一般的大主教。
也是他主持完成了大教堂的内部装饰工程,并将自身形象融入皇室主题,这也是古代的假公济私吧。
对面与之呼应的是狄奥多拉皇后,这位出身卑微却权倾一时的传奇皇后,同样身着紫袍,手持圣杯,珠翠环绕,仪态万方。身后的女官们,衣裙华美,色彩缤纷如春日花园。


这些马赛克远不止是精湛的艺术品,更是拜占庭帝国宣示其政治与宗教权威的“宣言”,将皇权与神权完美融合。

除了帝王肖像,教堂上层回廊的拱形壁龛中还装饰着一系列旧约故事,如亚伯拉罕的款待与献祭以撒、摩西与燃烧的荆棘、亚伯与该隐等 。

这些场景以生动活泼、色彩丰富的希腊罗马传统风格呈现,预示着新约的救赎。它们不仅是宗教教义的视觉阐释,也展现了当时艺术风格的多元性。

站在穹顶之下,仰头四望,仿佛置身千年前帝宫的观礼厅,柔和的金光低语着救赎与天地的永恒。
2、加拉·普拉西迪亚陵墓:星空下的永生之梦(Mausoleo di Galla Placidia)
紧邻大教堂隔壁,加拉·普拉西迪亚陵墓静卧在一个小广场上,门口排满了等候参观的游客。

外表很不起眼,但一进门便是另一番世界。
当眼睛适应了幽暗,深蓝色穹顶如夜幕般缓缓展开,无数的星辰排列成复杂的十字和几何图案,深邃、神秘、静谧。

金色的十字架在穹顶的顶点闪耀,四福音书的圣兽:天使、狮子、牛、鹰分布四角,共同构筑了整个宇宙,成为永恒。

基督化身善牧——年轻、无须的基督身着帝王紫袍与金衣,手持十字架形的牧羊杖,羊群环绕。

光线从石窗泻入,照亮那一片辽阔星空,深蓝是主调,金色是星光,间或点缀着柔和的绿、纯净的白、温润的棕。
马赛克的视觉冲击力在此刻发挥到极致,不到现场,我很难用语言来描述那种奇妙的感受。

这里的艺术无需华丽语言,只用静默与色彩,就能安抚你的心。
与圣维塔勒的宏大辉煌相比,这里更像一个私密的祈祷室,一个灵魂安息的宁静港湾。

尽管被称为“加拉·普拉西迪亚陵墓”,但这位西罗马帝国的摄政皇后实际上并未安葬于此,她去世后葬在了罗马。这座建筑更可能是一座礼拜堂或殉道者遗物存放处。

冷知识:加拉·普拉西提阿(Galla Placidia,约388–450年)是西罗马帝国末期最传奇的女性统治者,一生经历被俘、和亲、摄政,深刻影响了帝国命运与基督教艺术发展。她是狄奥多西大帝之女、两位皇帝的妹妹与母亲,最终以拉文纳为权力中心,其陵墓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3、大主教博物馆与礼拜堂:正统信仰的坚守(Cappella del Arcivescovile)
金色星空还可以在正统洗礼堂的天顶下找到。

注意看同样的星空,但明显不同
大主教博物馆一楼的安德鲁礼拜堂,是拉文纳城内唯一幸存的早期基督教正统纪念碑,也是城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它建于5世纪初,最初是天主教主教的私人祈祷室 。在阿里乌教派盛行的时期,这座礼拜堂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正统信仰的坚守。

门廊入口处,中央拱顶是年轻无须的基督身披紫袍,肩扛十字架,身披战袍,踏在毒蛇猛狮之上,“战士基督”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头顶是马赛克拼贴的各种小动物——鸟、孔雀、鸭,以及花朵般的图案,绚丽多彩,非常可爱。

走入正厅,穹顶蓝底上金色十字架悬浮空中,其间散落99颗星,象征天堂。与祭台上的木质十字架及光影形成呼应,形成三角形,似真似假,如梦如幻。

八边形的构造如同时间深井,穹顶画出基督在约但河受洗的场景,青白金蓝交错而成,信徒跪接恩典。

这曾是城中最神圣的场所,人们用水与祈祷完成个人的重生仪式,如今它仍静静映照历史的光辉。
32位圣徒与殉道者分列四面墙,手持殉道冠冕,面朝基督。

唯一女性圣卡桑德拉(St. Cassandra)位于东墙,手持棕榈枝,殉道的象征。
从礼拜堂出来,就是博物馆。雕塑、绘画随处可见,其中镇馆之宝马克西米安大主教的象牙宝座叹为观止,精细程度不敢相信这是来自6世纪的拜占庭。

二层主要是一些宗教圣器,没兴趣的可以不排队了,排队起码15-20分钟。

4、圣阿波利纳雷新教堂:从异端到正统的见证(Sant'Apollinare Nuovo)
沿着古老的街道向北漫步,一座有着高耸钟楼的长方形教堂拔地而起。这座建于公元6世纪初的巴西利卡,最初是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宫廷教堂,奉献给“救世主基督”,属于阿里乌教派(异端)。

然而,随着拜占庭帝国对拉文纳的征服,查士丁尼皇帝于561年将其重新祝圣为天主教堂,并更名为“黄金天堂的圣马丁教堂”,以压制阿里乌教派。
走进长长的中殿,两排优雅的柱廊将视线引向尽头的祭坛。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侧长长的墙壁上,那两列气势恢宏的游行队伍马赛克镶嵌画。

左侧是22位贞女的游行,她们身着洁白长袍,从克拉塞港(Porto di Classe)出发,由东方三博士(巴尔塔萨、梅尔基奥尔、加斯帕尔)引领,走向圣母子。



每个人物造型丰润,看起来差不多,但细看表情、服饰稍有差别。盘着发髻的贞女面颊丰满,脸色红润,身着华丽的绣花彩色衣裙,手捧献礼的物品。

右侧则是26位殉道者的游行,他们从狄奥多里克宫殿出发,由圣马丁和圣阿波利纳雷引领,走向宝座上的基督。


圣徒们表情庄严,手持象征荣誉的冠冕。

在游行队伍之上,第二层有32个使徒和先知的单个全身像,最上层则描绘了基督生平的场景。

这些马赛克拜占庭风格呈现,人物表情统一,缺乏个性,也正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艺术特点。

金光与石柱在拱廊间回响,光影在墙上跳跃,而教堂外的钟楼默默守望这座城市的变迁。
它建于异端时代,却最终成为天主教的礼赞,也见证了政治权力与宗教信仰的交替。
5、
游走于拉文纳的教堂之间,我仿佛走过三个帝国的重叠,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静谧。每一块马赛克都有温度,永恒的信仰就藏在那一片片微小而璀璨的彩色玻璃之中。

如果有机会到意大利,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宝藏小城。鹏叔保证你不会后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