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刹车片的焦糊味弥漫在黄果树景区的山道上,这场荒唐的"人体路障"闹剧,撕开了文明旅游最后的遮羞布。8月的这场交通瘫痪事件,让全国游客都在追问:谁给了他们阻塞公共通道的底气?
截至发稿,景区管委会尚未公布最终处理结果。但现场视频显示,涉事家庭最终在众人谴责声中悻悻离去,留下的是长达40分钟的交通堵塞,以及数百名游客被耽误的行程。这场闹剧的代价,远不止时间损失那么简单。
据多位目击者还原,事发于天星桥景区返程摆渡车道。这段依山而建的单行道宽度不足4米,外侧是悬崖护栏。涉事的7-10人家庭团队,疑似因对摆渡车收费政策不满,突然集体驻足道路中央。景区工作人员透露,该家庭中有两名学龄儿童,全程被置于车队前方危险区域。
现场视频时间戳显示,从15:23开始,摆渡车被迫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尾随这群人。车载记录仪捕捉到司机连续23次鸣笛无效,有乘客拍摄到其中一名戴草帽的中年女子,反而对着车队比划挑衅手势。最危急时刻,一辆满载游客的大巴在长下坡路段被迫急刹,后排乘客因惯性摔倒。
黄果树景区近年客流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日均接待量达2.3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7%。在超负荷运营下,景区去年刚投入800万元扩建摆渡系统。旅游学者指出,这类冲突往往爆发于基础设施临界点,但绝不能成为破坏规则的理由。
抖音话题景区人体路障播放量突破1.8亿次。法律博主@明镜普法 强调:"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这已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而部分网友则认为:"景区管理也有责任,应该提前预判人流高峰。"
类似事件在张家界玻璃栈道、华山千尺幢均有发生。2021年某5A级景区曾对故意阻塞通道者处以200元罚款并列入旅游黑名单,该案例后被写入《文明旅游公约》典型案例库。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此类事件导致38%的游客会降低对该景区推荐度。更值得警惕的是,有64%的导游反映,近年来"维权式违规"行为明显增多,往往以老人儿童为"挡箭牌"。
当景区道路变成撒泼耍横的舞台,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在孩子面前示范"按闹分配"的大人们,究竟想给下一代传承怎样的生存法则?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认为该如何根治这类旅游乱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