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柘城故城:穿越4600年的文明之旅
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有一座宛如时光胶囊般的存在——柘城故城。它静卧于北旧湖内,默默封存着千年的故事与记忆,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与游客的趣味问答,开启探秘之旅
一位游客好奇地问导游:“这‘柘城故城’名字听起来就透着沧桑,它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啦?”导游微笑着解答:“柘城故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4600年呢!这里就像一座巨大的‘历史档案馆’,层层叠叠地留存着从龙山文化到明代的丰富遗存。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在豫东地区可是首屈一指。秦朝时这里设柘县,汉代城墙周长十一里,高二丈,城外濠池又深又阔,就算连阴雨也淹不垮它。可惜到了明朝,黄河决口,故城被淹,百姓只好迁到南边建了新城,北城渐渐沉入湖底,就成了现在的‘北旧湖’。您看这遗址,比周围低3至4米,全是黄河泥沙留下的‘封印’痕迹呀。”游客不禁惊叹:“哇,这么厉害!”
游客接着又问 探秘柘城故城:穿越4600年的文明之旅
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有一座宛如时光胶囊般的存在——柘城故城。它静卧于北旧湖内,默默封存着千年的故事与记忆,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与游客的趣味问答,开启探秘之旅
一位游客好奇地问导游:“这‘柘城故城’名字听起来就透着沧桑,它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啦?”导游微笑着解答:“柘城故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4600年呢!这里就像一座巨大的‘历史档案馆’,层层叠叠地留存着从龙山文化到明代的丰富遗存。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在豫东地区可是首屈一指。秦朝时这里设柘县,汉代城墙周长十一里,高二丈,城外濠池又深又阔老子算连阴雨也淹不垮它。可惜到了明朝,黄河决口,故城被淹,百姓只好迁到南边建了新城,北城渐渐沉入湖底,就成了现在的‘北旧湖’。您看这遗址,比周围低3至4米,全是黄河泥沙留下的‘封印’痕迹呀。”游客不禁惊叹:“哇,这么厉害!”
游客接着又问:“那这里名字里的‘柘’字有啥讲究不?”导游兴致勃勃地说:“问得好!根据《柘城县志》记载,上古时期这儿是朱襄氏琥珀蟾蜍春秋时属陈国株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柘县’,这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现在。您瞧这里明代的城门,东门叫‘瞻鲁’,南门叫‘永安’,西门叫‘仰�柘城故城�叫‘长乐’,光听名字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脉。”
游客又充满期待地问:“那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啥遗迹不?”导游自信满满地介绍:“当然能!西城墙还残存230米,夯土层有14厘米厚,上面布满了战国铜镞、汉代砖墓的痕迹。南门附近还挖出过汉代下水管道,这说明当时的城建已经很先进了!最传奇的要数‘歇鹤台’,相传老子曾在此歇脚,历代还建庙祭祀呢。如今复原的锦鸡亭、城隍殿三面环水,古韵十足。还有那40米高的白瓷塔,塔内供奉的‘白瓷姑娘’雕像背后还有个救民于水患的传说呢!”
这时游客想起了什么,问道:“导游,听说这里还有座汉墓?”导游点点头说:“您说的是邵园汉墓!1981年考古队发现它的时候,墓道长达27米,甬道里两具人骨旁还摆着‘许瓒印信’铜印。里面的金饼、玉猪、琥珀蟾蜍,件件都巧夺天工!可惜有五处盗洞,不然陪葬品都能堆满省博展厅啦!”
二、深入解读:柘城故城的前世今生
历史沿革:跨越千年的时光足迹
柘城故城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历经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晚期、东周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洗礼。秦朝时,柘城正式设县,汉代更是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城墙高大坚固,城外濠池成为重要的防御屏障。然而,命运的转折在明朝嘉靖年间降临,一场黄河决口的灾难将故城无情淹没。百姓无奈之下,只好迁至南边重建新城,而北城则渐渐沉睡于湖底,形成了如今独特的“北旧湖”景观。
地理位置与规模:豫东大地的文化瑰宝
柘城故城静静地坐落于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内,城池呈规整的长方形。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长约1600米,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是豫东地区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整个遗址低于周围地面约3至4米,北部常年积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理风貌。保留下来的西城墙为夯土层,上面密密麻麻地留存着战国铜镞、汉代砖墓的痕迹,仿佛是历史的密码,诉说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交融。
考古发现: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自2015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柘城县文物管理局携手对柘城故城展开了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一系列珍贵的文化遗存逐渐浮出水面。
城墙与护城河:北城城墙保存状况较好,其中西城墙位于西关村以北段尤为完整,东城墙也有部分留存。城墙采用分段板筑的方式修建,夯层致密,结构坚固,展现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护城河与城墙走向一致,虽然如今已被淤积填平,但遗迹依然清晰可辨,让人能够想象到当年的防御布局。
重要遗迹:城内发现了汉代建筑夯土台基、战国和汉代及明代的古井,还有多处房址、道路、窑址等遗迹。其中,汉代排水系统更是与平粮台古城并称“中原双璧”,充分展现了古代城市建设的先进水平,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化遗物:从探孔中清理出的文物遗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包括陶器、瓷器、陶质建筑材料、红烧土、铁器等残块。这些遗物的时代跨度极大,从战国中期一直延续到明代,为研究柘城故城的历史演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就像一把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历史的大门。








文化价值:历史、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柘城故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是科学研究和艺术欣赏的宝库。
历史价值: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研究中国古代城池演变及黄泛区文明兴衰的重要实物资料。两千多年的文化堆积层,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
科学价值:古城墙的修建技术、排水系统的设计理念等,都充分彰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科学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艺术价值:出土的瓷器、陶器等文物,造型精美、装饰独特,每一件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能够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魅力。
保护现状与未来展望
2013年,柘城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标志着它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与保护。然而,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故城遗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区域因城市建设、民居占压等原因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物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未来,我们满怀期待能够通过更加科学的考古发掘和保护措施,进一步揭示柘城故城的历史奥秘,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文物保护事业,携手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的故事能够代代相传。
上述内容主要来源于张天军所著《柘城文物大观》,后续会陆续更新本书其他内容,图片来源于原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