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一拧,引擎轰鸣。70岁的林秀英精气神十足,驾驶着儿子特意购置的四驱摩托车,载着姐姐一路向上。车轮碾过蜿蜒山路,仅仅半个多小时,姐妹俩已登顶赤城县后城镇丹霞赤壁之巅。脚下绿涛如海,白河如带。山风扑面而来,拂去了岁月积攒的微尘。“站在这儿,心一下子敞亮多了!”林秀英的笑声里,尽是生命舒展的回响。
两年前,林秀英的生活半径还囿于北京市丰台区张裕村路。身为滑雪教练的儿子一次偶然邀请,带她走进赤城,踏入背倚“亚洲第一巨石”后城镇丹霞赤壁的960康养山居小镇。呼吸着迥异于都市的清新空气,一句感慨从心底迸发:“在这儿住,我觉着能多活十年。”这念头如种子落地,迅速生长——当年买房,当年装修,当年入住,一楼带院的房子被她亲手挂上“靠山寨”的门匾。不远处,一顶在管理方许可下搭建的草棚成了她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树影婆娑,蝉鸣声声,宛若“世外桃源”。
曾是北京六建一名翻斗车女司机的她,骨子里透着享受驾驶乐趣的渴望。于是儿子满足其心愿,那辆四驱摩托车成为了她往来于后城镇的代步工具,更成了当地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仅需十分钟车程,取快递、买菜就能轻松搞定,生活的便利与山野的辽阔在此奇妙交融。
遇好山好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爱热闹的林秀英还成了小镇里最热情的“推广大使”,总忍不住招呼老友:“来啊,来感受下这绿水青山!”而远亲不如近邻,她很快与左邻右舍熟络起来。远远一声招呼,走近几句家常,让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外来人”。尤其街坊老马等住户同样来自北京,几家人互送吃食,彼此照应,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旧时北京胡同大院的温情岁月。
赤城最打动林秀英的,莫过于这份自然的慷慨赠予。“北京的夏天,对于老人是熬煎。可这里空调成了摆设,电扇都懒得开!”山风携着林泉的凉意穿堂过户,总能让她感受到久违的沁入心脾的舒爽。此外,小镇配套的医务室虽不堂皇,却让这些“候鸟们”如吃了一颗“定心丸”,为他们的日常健康稳稳托底。
此刻,当北京的老邻居们还在空调房里躲避暑热时,林秀英或骑着她的“铁骑”巡游山道,或在“靠山寨”的小院里悠然乘凉。她的“候鸟”新篇,写满了对生命疆域的重新丈量。在赤城丹霞赤壁的壮阔背景下,这位古稀骑手的身影,正成为银发一族拥抱山野自在最生动的注脚。所谓“康养”,不仅在于山水滋养肺腑,更在于一颗心在天地间寻回驰骋的勇气与快意。(记者 赵晓刚 通讯员 王怡宁)
来源 张家口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