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街烟火气的昼夜飘香,到各大景区“人从众”的热闹景象;从网约车的订单叠加,到本地特色小吃外卖订单的暴增;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刷新历史峰值,到贵阳三大火车站上半年客发总量和日均客发量均破纪录……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一个个火爆的场景,都在勾勒贵州避暑旅游的蓬勃生机。
但贵州不能满足于现状,而要进行冷思考:如何推动贵州旅游旺季更旺?答案就在资源、客源、服务这三把“金钥匙”里。
擦亮金字招牌,让凉爽从“物理感受”升华为“文化体验”
凉爽气候是大自然赠予贵州的宝贵资源,在暑期旅游市场中具有独特优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很多“火炉”城市越来越依赖空调。习惯空调生活的人们,户外旅游不仅追求美景与美食,凉爽的气候在旅游选择中会逐渐占据更大比重。
千千万万游客因凉爽而来贵州,又因凉爽而走不出贵州。凉爽,正在成为牵引众多人口流入贵州的重要因素。这种变化绝非偶然,据国际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12亿人因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而被迫迁移。推动贵州旅游旺季更旺,需要守住自己的根本优势,不断擦亮凉爽这块招牌。
文化,最能触发人们心底里的共情表达,也最能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共同记忆。我们不能停留于凉爽的自然禀赋,而要打造相应的凉爽文化,让凉爽从“物理感受”升华为“文化体验”。
现在网上零零星星的关于贵州凉爽的短视频,很有网络趣味,对贵州凉爽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但缺乏深度。需要弥补这方面的精品力作,不仅让人记住贵州凉爽的气候,而且让人记住贵州凉爽方面的文化产品。
创新客源开发,让更多产品与游客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贵州相继走进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推介奇绝独特的自然之美、多彩厚重的人文之美。还邀请欧洲多个国家的旅行商到贵州考察。
毫无疑问,大型的旅游宣传推介得依靠政府。但各个景区和商家也要重视宣传推介,从黔灵山公园“小老费”和爆款土豆片中汲取更多灵感,找准自己的特色优势,契合游客的审美情趣,通过互联网放大闪光点形成强大引流。
避暑旅游更旺,需要更多爆款产品来支撑。文艺演出、贵阳咖啡、黔灵山猴子,乃至排长队购买的肠旺面、糯米饭,都深得游客深爱。我们拥有“黄小西吃晚饭”六大主打景区,但还需要更多景区和产品走红。另外,用产业链思维对网红旅游产品进行拓展延伸,榕江就以“村超”为流量引擎,深挖民族、生态、非遗等资源富矿,打造人民文旅、全民文旅。
提升服务能力,让贵州旅游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誉度
服务能力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服务差的会让企业陷入危机,而服务能力超强会让企业形成强势品牌。旅游业本质上是服务业,始于服务而又终于服务。推动旅游旺季更旺,必须提升旅游的服务能力,并形成优质服务的品牌。
贵州人很会玩,要讲好贵州在文旅场景搭建方面的精彩故事。比如村超、村BA的欢乐与火爆,比如贵阳今年发布的十大新体验场景,包括爱乐之城、昼夜打卡、城市漫游、潮玩街区等,为游客提供了多元的旅游选择。
贵州人很好客,要讲好贵州服务游客的暖心故事,比如:警察用身体替游客遮挡突如其来的冰雹,游客进农家避雨得到热情款待,游客问路、不仅指路还亲自带路……这些感人故事,是贵州人热情好客的直观体现,也是一种旅游的软环境。
服务见于细节,见于市场秩序的规范,见于本地人的热情好客,见于各类配套设施的齐全完善,见于各类场景的创新打造,见于游客的口碑。政府社会形成合力,经营主体和个体倍加爱护,让贵州旅游不仅有知名度,更有美誉度,更多远方游客就会来到贵州、爱上贵州。
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是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具体方略。不同的旅游课题、不同的景区发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性运用。推动旅游旺季更旺,是一道难上加难的题目,但用“三要素”思维之光一照,就能看到清晰的解题思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伍少安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金 妮
三审 蒋叶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