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河颐堤港湾码头的亲水步道供游人休闲漫步。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摄
这是坝河治理后迎来的第一个夏天,很多人去河边骑行、搭帐篷、练瑜伽,享受被自然治愈的美好。未来,坝河将联动亮马河建设世界级滨水经济区,游艇航线将于年底开通,知名商业地标太古坊也在加紧建设。
缝合都市与自然
最近,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坝河的美图。河边有大片的碧绿草坪,各色花灌木长得蓬蓬勃勃,搭上天幕帐篷就可以躺“坪”。当夜幕降临,水岸之间被灯光点亮,跨河桥如一条条丝带。
“坝河赢麻了”“多巴胺配色”……时尚的年轻人看中它超高的出片率。可如果真正去河边逛逛,却自有一番更深刻的体验——坝河不仅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是一个宝贵的公共空间,带来舒适、便利以及与自然相拥的惬意。
在北京的水网中,坝河体量居中,景观似乎有些乏善可陈。朝阳区约三分之一面积的雨水,都要经此东泄至温榆河,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仅被视为城市的排水廊道,与两岸的商业、居住区都是割裂的。“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滨水空间是极其珍贵的。”朝阳区水务局局长王成志说,借鉴亮马河的治理经验,去年春,坝河启动了示范段滨水空间建设,“我们希望塑造人、水、绿的共享空间,让河流回归城市,服务市民。”
坝河示范段全长2.3公里,西起颐堤港,东到郎园Station,总建设面积约21.6公顷。这是一片水绿交融的带状滨水空间,沿线的建筑、交通、绿化、水体被巧妙缝合起来,其中,郁郁葱葱的花木有14.6公顷,盈盈流淌的水域有7公顷。
堤顶路并不宽阔,从前人车混行,还戳着好几段围墙,遛弯的人不得不闪转腾挪。治理时通过拆除围墙、堤线后撤和局部腾退,岸线变得疏朗而通透,部分区域还形成了竖向复层结构,下层可以散步,上层适合眺望,亲水平台和随处可见的座位供游客稍作盘桓。
坝河的尺度比亮马河大得多,从繁华的城区一路流向城乡结合部。如果在河边走一走,很容易发现上下游造景的不同:上游的花草被精心打理过,透着精致;下游则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草地,有成群结队的野鸭子。
为了让坝河美得像油画一样,朝阳区邀请油画家画出他们心中的坝河,而后选取相应的植物搭配。因此,颐堤港附近种了许多株山桃、碧桃,初春时节犹如粉雾浮动,皓月桥附近则栽了金叶水蜡、彩桦和水杉,秋天的浓郁色彩宛如莫奈的画作。
游艇将驶入漕运故道
坝河有大约800年历史了。它西起东直门,向东汇入温榆河,全长21.7公里,拥有亮马河、北小河等支流。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曾修筑阜通七坝,蓄水以行船。于是,坝河成为漕粮自通州运至元大都的航道,运力仅次于通惠河,“岁漕米百万,昼夜不息”。
后来因水源不足,坝河的漕运功能渐渐废弃。在告别行船数百年后,它如今又将重拾这段宝贵的记忆。
亮马河、坝河流域正建设世界级滨水经济区。按照规划,坝河将恢复行船的功能,并计划开通本市第一条旅游游艇航线。届时,市民游客从酒仙桥附近的颐堤港湾码头登船,感受着水上清风,一路快意驰骋直达北京城市副中心。
前不久,坝河游艇航线的首个母港——颐堤港湾码头落成开放了,它也是游艇航线的西起点。母港紧挨着颐堤港购物中心,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码头区域包括4000平方米的水面,未来,游船和游艇将在这里停靠。
别看才刚落成,颐堤港湾码头已经有了“网红”潜质。母港拥有80米长的钢结构弧形栈道,融入了周边的写字楼和商场;300平方米的挑空观景平台视野开阔,游客可以尽情俯瞰坝河的秀丽风光;亲水长堤达百米,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这不仅是一个泊船的码头,还具备生态、旅游、消费、文化等功能,大家在这里可以观景、坐船、看演出。”朝阳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颐堤港将从地下直接与码头接驳,“走出摩登大楼,几步就能跨进自然水岸。”
根据规划,坝河沿线将建设多处母港,用于船舶停靠、维修及其他后勤保障,还将根据实际建设运营情况设置若干个停泊码头。眼下,4处船闸正在紧锣密鼓修建,建成后可以自如控制水位,实现船只顺利通航。
多部门协同系统治理
流域是一个整体,可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却往往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分而治之必然导致景观破碎,标准难以统一。
在坝河和上东郡小区之间,新建了一座滨河花园。它的诞生就源于多部门协作,背后有个曲折的故事。
滨河花园本是一大片代征绿地,应由开发商完成建设后,移交给绿化部门。可上东郡都入住好些年了,移交手续也没办成,景观乱糟糟的,哪怕下一场小雨,地上也会泥泞难行。去年,居民看到坝河示范段开工,坐不住了,纷纷给12345打电话:“开发商承诺的绿地还没影儿!等坝河拾掇完,我们不是更没盼儿了吗?”
如果按传统思维,这两件事没什么关系,就连主责部门也差得很远,但朝阳区却认认真真把这事儿上了好几次会。“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是我们治水的初衷。”朝阳区水务局副局长朱亚雷说,“如果能在治理时,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并解决掉,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此后,上东郡小区北侧绿地的提升治理被纳入滨水空间的建设范围,同步开展设计和实施。十几年没解决的难题,随着坝河的治理迎刃而解。
示范段治理之后,朱亚雷时常去河边逛逛,偶遇上东郡的退休大爷们聊天。“大爷们围了一圈,你一言我一语,一个劲儿夸这个花园。我在人群里默默听着,也打心底里高兴。”
滨水空间的管理主体涉及水务、园林绿化、城建等部门以及属地街乡。示范段治理完成后,由水务部门管理和维护,以保持景观的一致性。
水畔形成文旅新场景
郎园Station文创园坐落在坝河边,由纺织仓库改建而来。从正门入园,哪怕快步行走,也要15分钟才能抵达临河的一侧。这样一来,临河的东北角成为最冷清的一隅。
随着示范段完成治理,滨水空间变成了黄金地段,有了冰淇淋车、咖啡快闪店。询价的客户来了一拨又一拨,园区赶紧把空置的店铺收拾出来,目前几近满租。
去年,示范段尚未完工,一家名为“言”的书店落户郎园Station的东北角。“我们很幸运。”书店负责人闫胜永说,新店开张短短几个月,坝河就亮出了优美的滨水空间。常有读者坐在窗边读书,一抬头,翠绿的草木透过大大的落地窗涌入视野。
从前,郎园Station临水但不亲水。如今,坝河边的慢行路网四通八达,如植物的藤蔓一般连着商圈、居民区和公园。游客不必非得从正门进入文创园,顺河流乘皮划艇来的,沿绿道骑自行车来的,都有不少人。
商业的嗅觉最是敏锐。河变了,临河的“林间甲板”咖啡馆赶紧做了新的装修,新设了一座悬挑平台,放了几只软乎乎的懒人沙发。客人喝咖啡时,眼前就是河流和绿地,营业额同比上涨了10%。在咖啡馆云集的酒仙桥-东坝一带,这家咖啡馆进入了点评网站的前三甲。
城市因水而生。历史上坝河通漕,周边才形成了东坝、驼房营、楼梓庄等村落乡镇和市井商铺。如今,坝河示范段串联起颐堤港、郎园、丽都、798·751艺术区等地标,在这些商业和艺术空间里,正在诞生文旅商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去年底,颐堤港启动了二期扩建,落成后将启用全新的项目名称——“北京太古坊”,这也是“太古坊”品牌首次在我国内地落地。世界级滨水经济区的未来不可限量。(北京日报记者 朱松梅)
编辑 辛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