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在参观完三坊七巷,品尝了福州当地特色美食:福州捞化后到八闽名刹西禅古寺的。
三坊七巷的那个网红爱心树
邂逅西禅古寺
夏日的福州,骄阳似火,空气中弥漫着热烈与生机。当你踏入西禅古寺,仿佛瞬间穿越千年,走进了一段静谧而又神秘的历史长卷 ,而此时,寺内的荔枝刚刚过季,个别枝头还能看到较小的荔枝。正是荔枝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甜蜜与灵动。
个别枝头还能看到较小的荔枝
千年古寺的传奇身世
唐贞元十二年(796年),建冲虚观祀之,后废;
唐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两年后改名清禅寺,又改延寿寺;
五代后唐长兴年间(930~933 年),周王王延钧奏请更名“长庆寺”;
宋景祐五年(1038年),敕号“怡山长庆禅寺";
清光绪二年至十七年间(1878~1891年),微妙禅师募款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疆经楼等主体建筑;
民国三十年(1941年)九月三日,日本侵略军从福州撤出时,日机轰炸福州,西禅寺中弹6枚,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方丈室4处倒塌。后由寺监证亮、梵辉及各僧众募捐修复;
“文化大革命”期间,西禅寺曾遭受破坏,佛像均毁;
1979年,省、市决定开放西禅寺,爱国侨僧谈辉、清禅、达贤和华侨李光前、李成义父子,以及郑格如居士及其子郭鹤年、郭鹤举等均捐款修复各殿堂,并在藏经楼东侧建玉佛楼;
1986年, 新加坡双林寺住持谈禅法师等又捐资修建高67米,共13层的“报恩塔”。建在寺后东侧,1990 年建成;
古寺建筑:凝固的艺术诗篇
朝东的山门,八闽名刹四个大字
八闽名刹山门(也叫头门亭):踏入西禅古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巍峨壮观的山门 。山门坐西朝东,庄重而古朴,门坊上 “八闽名刹” 四个大字。大门坊石柱上镌刻着清代周莲撰写的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 ,这副楹联不仅点明了西禅寺的悠久历史,更将古寺的古韵与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放生池内,一尊观音立像亭亭玉立
放生池:穿过东山门,眼前的放生池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古寺的红墙绿瓦和蓝天白云。放生池内,一尊观音立像亭亭玉立,她头戴宝冠,身披斗篷,胸饰珞项饰,手持玉净瓶、杨枝,面容慈祥,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为众生祈福。水面上架设着三座石桥,一座是九曲平桥,蜿蜒曲折,如一条游龙漂浮在水面上;一座是三孔拱桥,造型优美,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相连,宛如一轮满月;还有一座是单拱石桥,简洁大方,横跨在放生池的一侧。这三座石桥不仅方便了人们通行,更增添了放生池的灵动之美,让人不禁想起江南园林的婉约与精致。
亭台楼榭,巍巍古塔,单拱石桥连同这水面形成了绝美的画卷
二门亭: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庄重,与西禅古寺的整体建筑风貌相协调。亭顶飞檐翘角,线条优美,富有动感,展现出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檐角上通常装饰有精美的木雕或砖雕,增添了建筑的艺术美感。
二门亭:位于放生池的北侧
二门亭的柱联 “碧涧生潮朝自暮,青山如画古犹今” 为朱熹所题,此联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与永恒
三门亭的柱联 “碧涧生潮朝自暮,青山如画古犹今” 为朱熹所题
正山门:这是中轴线上朝南的山门。
正山门:这是中轴线上朝南的山门。
天王殿:始建于唐咸通八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四年重建 。这座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十架椽、硬山顶,面阔 30 米,进深 22 米,虽然历经多次修缮,但依然保留了古朴的韵味。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像。
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像
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像
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作为全寺的核心建筑,始建于唐咸通八年,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八年重建 。它采用木构十四架椽,重檐歇山顶,面阔 36 米,进深 34 米,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大殿的屋顶橙红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脊刹为七层宝塔,旁饰祥云,鸱吻为龙形鸱吻,龙身与屋脊相融为一体,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大殿的屋顶橙红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大殿供奉着的释迦牟尼佛祖、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等佛像
走进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供奉着的释迦牟尼佛祖、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等佛像,他们神态庄严,慈悲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像,他们或怒目而视,或微笑颔首,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后供观世音菩萨、文殊及普贤菩萨,屏墙后背绘有大型壁画。
法堂:是西禅寺中轴线上的又一重要建筑
法堂:是西禅寺中轴线上的又一重要建筑 ,它始建于唐代,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十一年重建 。法堂采用砖木结构,十架椽,九脊重檐歇山顶,面阔 30 米,进深 25 米 。这里是僧人讲经说法、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供奉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等佛像,庄重而肃穆。
这里是僧人讲经说法、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法堂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又融入了明清建筑的精致细腻,让人感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建筑艺术的交融与传承。
法堂前檐柱为石质滚龙柱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外,西禅寺内还有藏经阁、玉佛阁、华严三圣阁、观音阁、五百罗汉堂等众多建筑 。
华严三圣阁
远景为藏经阁
观音阁
镇寺之宝:宋荔与报恩塔
镇寺之宝:宋荔是我国现存胸径最大的荔枝古树
在报恩塔前,有一株千年 “宋荔”,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株荔枝树高 7 米,胸径 2.5 米 ,是我国现存胸径最大的荔枝古树。据西禅寺碑刻及蔡襄《荔枝谱》记载,它为北宋名臣蔡襄任福州太守时亲手栽种 ,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岁月的磨砺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主干仅存 10 厘米厚的半环形皮层,内部形成直径逾 1 米的空洞 ,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它吹倒。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株看似孱弱的古树,却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报恩塔
与宋荔遥相呼应的报恩塔,同样是西禅古寺的标志性建筑 。它建于 1986 年,1990 年落成 ,是一座仿古八角型楼阁式砖塔,也是福建省内最高的佛塔。报恩塔通高 67 米,共 15 层 ,地下还有一层,每两层一厅 。整座塔以钢筋水泥为骨,贴上色质高雅的花岗石 ,显得庄重而典雅。
古榕
漫步在西禅古寺的红墙青瓦之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古寺的建筑风格独特,既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明清时期的精致细腻,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无穷智慧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