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 陈丽娜
8月3日,上海田子坊熙攘的沪港学生交流活动中,66岁的蔡兆明显得格外不同。这位香港慈善组织“苗圃行动”的创办人,刚完成一场历时8个月、徒步6000公里的壮举——从江西于都重走长征路至陕西吴起。
当他在田子坊一家咖啡店的窗边坐下,那段跨越山河的公益之旅也从他的讲述中展开。
延续公益初心,徒步见证祖国变迁
蔡兆明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他与另一位香港资深义工邓国有于2024年7月1日从江西于都出发,一路跟随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穿越十省,翻雪山过草地。最终在今年3月20日抵达长征终点陕西吴起,历时229天,徒步里程5691公里。
图说:蔡兆明(图左)与邓国有抵达陕西吴起。本文图片出说明外均源于受访者
说起创办“苗圃行动”的缘由,蔡兆明回溯起1992年看到的“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那个时候我们看到内地关于希望工程的报道,大家想多了解内地,也希望帮助这些孩子。”
2022年,凤凰卫视“你所不知道的香港”系列报道曾以《“一路向北”赤子心:港人见证国家教育巨变》为题专访蔡兆明。1992年成立的香港慈善组织“苗圃行动”,集聚了香港各行各业的义工,他们怀揣着对国家的一份爱,自愿北上,用双脚丈量助学的道路。蔡兆明回忆起自己北上的经历:行路上广州,助学长征,茶马古道助学行等等。一路走来虽默默无闻,但他们30多年对各地的资助总金额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已超过7亿港元,累计援建内地150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学生超50万人。
图源:网络
“20年前‘苗圃行动’就开展过徒步长征助学活动,当时我还在工作。”蔡兆明曾是香港公务员,如今退休的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公益活动中。据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蔡兆明还曾获评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
2004年,苗圃行动曾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助学长征”大型徒步筹款活动。活动历时306天,中港两地志愿者沿着当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路线,从江西于都出发,到陕西吴起会师。全程徒步跋涉8038公里,筹款超过3000万元,在途经县援建了125所希望小学。
“当年路上多是泥泞和小卖部,如今村镇通了水泥路,超市、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蔡兆明感慨,重走长征路不仅为致敬历史,更希望向香港青年传递内地真实的发展,唤起对公益与长征精神的传承。
六千公里云和月,艰辛与温情交织
一个装有干粮、矿泉水的背包,是蔡兆明与队友徒步所有的行李。每天早上出发之前,两人都要提前做好线路规划,中午吃面包或者啃方便面,晚上则要赶到有食宿条件的地方就餐、住宿,“晚上住的差不多都是价格便宜的小旅馆”。
从经历40度的高温和暴雨,翻越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雪山,到跨过条件艰苦的松潘草地……他们从酷暑走到严寒,再到春寒料峭。蔡兆明与队友用树枝当拐杖前行,各磨破6双登山鞋,严寒突袭川北时,他们一度被迫暂停返港。
尽管条件艰辛,但一路最暖人心的是普通人之间朴素的善意流动。在湖南临武,村民硬拉他们回家喝清热解暑的油茶;贵州山区老支书追出两里地塞来新摘的脆枣;陌生司机调头赠水,叮嘱“量力而行”……“一碗油茶入口,疲惫瞬间化作力量。”蔡兆明说,这些瞬间让他读懂长征路上军民鱼水情的延续。
最令他感动的是公益的薪火相传,曾受到“苗圃行动”资助的云南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他们的行踪,赶来冒雨陪他们走山路,并告诉他们“现在我也在帮助别人。”
一路走来,蔡兆明感受最深的是,相比接受信息,一个人一定要亲自去感受、去经历,才能形成最客观、最真实的观点。在香港,遇到年轻人谈起对内地的看法时,他总是会反问,“你去过内地吗?”
也正因此,“苗圃行动”连续多年与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英美华专项基金合作,带领香港学子来沪参观交流。蔡兆明希望香港年轻人通过为期一周的访学,亲身体验内地科技与文化发展,领略上海风土人情,“他们自己都说内地买东西方便、交通便捷,这比他们看传媒报道更真实,也更深刻。”
如今,走过6000公里村庄的蔡兆明亲见内地农村与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完备,“苗圃行动”也将公益的触角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我们的祖国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强大,政府对外援助,我们作为民间公益组织也应有所行动。”蔡兆明介绍,“苗圃行动”目前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为缅甸籍贫困高中生提供苗圃侨生班助学计划;他们还在尼泊尔开设中文班,免费教授当地人汉语,“有个女生拍视频和我们说学了中文后,工资翻了三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