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
1936年4月至7月,红军三过壤塘,2016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革命老区。
壤塘县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西部,北纬31°28′~32°41′,东经100°28′~101°34′,幅员面积为6835.5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89.6千米,南北长约134.4千米,北靠青海省班玛县,南与金川县毗连,东及东北与马尔康、阿坝两县接壤,西和西南与甘孜州色达、炉霍、道孚县为邻,是四川省、阿坝州极为边远的草地县之一。1953年解放后,分别在该地区正式成立了“壤塘县工作委员会”和“壤塘县行政委员会”。1958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第81次会议通过,将原绰斯甲县的色尔坝地区、上寨区(原绰斯甲县)、杜柯区(原甘孜州色达县)与当时的南木达区合并,正式成立壤塘县,驻地南木达。1960年春,县城驻地迁至岗木达。同年,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色尔坝地区划归甘孜州色达县,其余地区均为现在壤塘县的行政区域。
日斯满巴碉房
日斯满巴碉房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藏族文化资源,更以独特的元末明初藏族传统民居风格成为“凝固的文化”。作为阿坝州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且保存最完善的藏族传统民居,它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静静诉说着藏族同胞豁达的气度与博大的胸怀。
碉房共分九层,下大上小,通高25.6米,墙基北高南低,平面布局为长方形,碉房底层是牲畜圈,二层北为厨房,南为客厅,三四层为寝室,同时还带有木质吊脚楼厕所,五层为佛经堂,六层以上为杂物库房。自二层起各层均置木质走廊,用于晾晒粮食或乘凉,层层靠北内收成台,北石墙自底直通顶部,顶层面积仅为底层的六分之一,因而无论侧观或正看均如拾级阶梯一般,十分精美壮观。除一二层以外,每层皆开有一扇大窗和若干小窗孔,兼具通风与瞭望功能。
2006年,日斯满巴碉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0月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地名保护名录。而让这座碉楼更添温度的是一段感人的红色往事。1936年4月,红军在围柯沟与刘文辉部下战斗时,5名受伤的红军战士被碉房及主人收留保护。碉房如慈祥的母亲般为战士们疗伤、提供居所,待红军取得胜利返回卧龙休整后,主人又将战士们安全送回部队,让红色情谊在藏地碉楼中代代相传。
西琼寺
西琼寺位于上杜柯乡西穷村,始建于清顺治十一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属宁玛教派。1989年被阿坝州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被省文物局公布为四川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经堂坐西北朝东南,石木结构,二重檐歇山式顶。面阔22.5米,进深23.5米,通高8.84米,石墙厚0.9米,内有方柱5排共30根,其中通柱4根,柱身髹红漆、施彩绘。对开木门,门宽2.2米,高2.6米,门栏高0.3米,经堂内悬挂唐卡。前厅进深3米,有方柱2排8根。该寺的发现对研究塔楼在壤塘地区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936年秋,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时,曾在这里停留,并在寺庙墙上书写标语。红军严格遵守“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的规定,尊重民风民俗与宗教信仰,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西琼寺活佛在了解到红军纪律严明、尊重宗教、是穷人的队伍后,主动邀请红军首长入住寺庙,并积极筹集牦牛、青稞、糌粑、衣物等物资(价值数万银元)支援红军,为红军北上贡献了重要力量。红军离开时,活佛还专程到约柯沟口送别,谱写了一曲军民同心的红色赞歌。
森工记忆馆
森工记忆馆位于石里乡下大石沟村,距马尔康130公里,距壤塘县城65公里,海拔2800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由展览馆、住宿和餐饮区组成。作为2020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围绕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建成的文化地标,它是阿坝州第一家以“森工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2022年10月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馆内建筑为青砖石木结构,陈列着大量黑白老照片以及手工锯、马灯、办公包等森工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完整展现了壤塘森工的发展历程。1958年组建州伐木场,1959年迁至壤塘县两河口,后经多次更名,现为阿坝州壤塘国有林保护局。在森工生产时期,壤塘地区通过水运方式运输木材达635.12万立方米,为支持国家建设、缓解四川财政经济困难做出了极大贡献。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壤塘森工人毅然响应号召,从“砍树人”转型为“栽树人”、“护树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壤塘林区林地面积从164.73万亩增至233.03万亩,森林蓄积从858.15万立方米提升至1183.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4.25%提高到56.64%,实现了从“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跨越。这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川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森工记忆馆承载的时代意义。
八十余载岁月流转,当年红军播撒的信仰火种,早已在这片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今天的壤塘,正以红色文化为魂、以生态人文为韵,让长征精神在高原之上生生不息,成为镌刻在岁月里的精神坐标。
—END—
一 审:夏丽
二 审:索朗吉、韩孝
三 审:杨飞
编 辑:李博霖
转 自:微壤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