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
三线建设 移民城市
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依金沙江南北两岸而建,境内河流纵横,渡口成为衔接两岸交通的重要地点。唐诗中这样写到”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据道光《大姚县志》记载,今属于攀枝花境内的古代渡口有问门渡口、丙南渡口、懦弄大渡口等,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年过境径流量1102 亿立方米,可开发量700 万千瓦,是国家重点水电基地。境内的二滩水电站是中国在20 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装机容量330 万千瓦。
攀枝花是因国家三线建设建立起来的一座移民城市。三线建设出自毛泽东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三类地区,简称一线、二线、三线。三线建设是指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略核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基本设施建设。1964年9月9日,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常务副主席程子华、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阎秀峰主持会议,中央10个部、委的领导和云、贵、川有关负责人、以及各路专家科技人员共180多人,在大田镇的拉姑林业局机关楼召开会议,确定了攀枝花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并选址弄弄坪为攀枝花钢铁厂厂址。
中央将攀枝花作为开展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毛泽东主席力主并亲笔批示建设攀枝花。1965 年2 月5 日,攀枝花特区正式成立;同年4 月22 日,改名为渡口市;1987 年1 月23 日,更名为攀枝花市。建市初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建设大军奔赴攀枝花,建成了中国西部第一座大型钢铁企业攀钢。
花是一座城 城是一朵花
如今,不论是进城的路边,还是山上,不论是在城市中心大道边,还是在市民住宅区,都能看到盛开的花儿。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也称木棉花,每年二三月份,火红的攀枝花竞相绽放,灿若云霞,蔚为壮观。
攀枝花是中国阳光花城。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日照2700 小时左右,无霜期300 天以上,一年四季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由春而冬,攀枝花、蓝花楹、凤凰花、索玛花、扶桑花、三角梅等次第绽放。森林覆盖率达60.1%。
攀枝花是中国康养胜地。依托阳光、气候、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攀枝花率先提出“康养”理念,大力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等新型业态,创办了国内首家康养学院,成功进入中国十大避寒名城、中国最佳养老城市50 强、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国阳光康养示范城市、四川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正在全国广为传颂。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门户,位于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 公里,南至昆明273 公里,西连丽江、大理,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成功举办了中国·攀枝花——东盟国际商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建成了全国首批、四川省首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目前,东盟已成为攀枝花市的主要出口市场。
得天独厚 “六度”禀赋
走在攀枝花市区每一条街巷里,高楼林立整齐,如诗似画,心情愉悦。这是由攀枝花拥有特别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六度”禀赋商定的。
“海拔高度”。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高度在1000~1500 米,攀枝花市区正处于这一区间。在这里,人的心跳会提高10%~20%,睡眠、肺功能、造血功能等多项生理指标会显著改善,有利于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大脑健康和肌体长寿。
“温度”。人体最适宜的温度为18~24℃。攀枝花年平均气温20.3℃,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尤其适宜避寒养生。
“湿度”。人体最适宜的湿度为45%~65%。攀枝花年均湿度在55%~60%之间,长年舒适干爽,对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等常见疾病具有显著的自然疗效。
“洁净度”。主要指空气的洁净程度,当PM2.5 值低于35微克/立方米时,空气洁净度为优。攀枝花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2016 年更达到了100%;PM2.5 值常年低于32 微克/立方米,特别适合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静养。
“优产度”。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特别是攀枝花芒果,生长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品质优越,畅销国内外。
“和谐度”。攀枝花98%的城镇人口由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热情、开放、包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