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法国网友在社交平台Quora上这么发问:“如果没有中国游客,卢浮宫会更清净吗?”
他认为中国游客带来收入的同时,那大量涌来的人使得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地方失去了原本的宁静与艺术氛围,人们都扎堆去拍照打卡,并非安静欣赏艺术,简直将神圣的艺术殿堂变成了热闹的集市。
这个想法也引来不少人的讨论,特别是欧洲的一些网友,他们既享受中国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似乎对这种人潮带来的“副作用”有所抱怨,心态复杂得很。
泰国网友的回复很直接:我们才不希望没有中国游客!那生意还怎么做?
他说从泰国的旅游数据来看,中国游客一直是最大客源国。
尤其是疫情结束之后,中国游客归来,直接就让普吉岛、清迈这类地方的旅游业迅速恢复,那些靠旅游吃饭的商家、司机、向导之类的,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少了中国游客,泰国大街小巷的夜市、热闹非凡的海滩,都会变得冷清很多,就像没有了主角的舞台,虽然清净了,但却失去了灵魂。
瑞典网友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回应:清净是有了,但文化交流的活力也少了。
他提到瑞典不少博物馆和艺术馆,现在正积极和中国同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展览合作,不光丰富了瑞典民众的文化生活,还让更多当地人知晓并了解中国的历史与艺术。
要不是有中国游客,这些交流项目说不定就会变少,甚至直接叫停。
艺术的价值不就在于跨越国界,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共鸣吗?
卢浮宫的清净,是以牺牲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力为代价,那真的值得吗?
意大利网友直接反驳了法国网友的观点:没有中国游客,我们的奢侈品行业会损失惨重。
他讲中国消费者乃是全球奢侈品市场里的关键消费群体。
意大利有好多奢侈品牌,从米兰那时尚的精品店到佛罗伦萨的手工作坊,都得依靠中国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能力可是直接影响着意大利奢侈品行业的就业与发展。
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奢侈品消费关联较为密切,要是缺少中国游客这般强大的消费助力,不少企业就要犯难了,光靠“冷清”可弥补不了这个缺口。
韩国网友则从另一个角度谈及了韩国的美妆和时尚产业:中国消费者对我们来说,是无法取代的。
他说韩国的美妆产品、时尚服饰这些,在中国市场一直都挺受欢迎的,
中国游客不仅是重要的消费者,更成为了韩国时尚潮流的传播者。
中国旅客回来后,韩国的免税店、购物中心又热闹起来了,这对韩国经济有很大推动,清净固然好,但经济的繁荣才是立足之本。
新加坡网友的观点则更加理性: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些片面,真正的清净,不是靠排除谁来实现的。
他觉着新加坡的旅游业和贸易,一直是靠着中国经济的兴旺发达,不光是有游客过来,中国的投资还有贸易往来啥的,也给新加坡带来了不少发展的好机会。
如果只追求“清静”却忽略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那就跟因噎废食一样,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兼容和活力,不只是宁静
其实咱们中国人更想看到的是卢浮宫内那3万多件的中国文物,大家说是不是?这几个不同国家的网友回复,从各自的角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更为立体的画面。
法国网友的“清净”愿望在经济数据和文化交流的现实面前,显得有些天真了。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数据,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和对全球旅游市场的贡献,依然是举足轻重的。
咱们中国人不仅带动了他们旅游业的复苏,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流通。
旅行就是不同文化碰撞、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更多的是对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一种回顾。
如果只看到游客带来的拥挤,而忽略了背后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机遇,那无疑是短视的。
全球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我们彼此都在影响着。真正的“清静”不是冷清和孤单,而是在热闹和交流中找到平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