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8月17日电(记者包庆龄)晚上七点,天津古文化街戏楼前,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着,他们在等一辆特别的巴士到站,那就是天津的移动相声剧场——“相声巴士”。
不久前,第十四届天津相声节开幕,为了更好地宣传天津传统文化,同时给广大游客带来更加别致的夜游体验,相声节特别推出“相声巴士”。“这个项目一经推出就非常火爆,有的游客今天来听了,隔天又来。”天津交通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鹏说。
戏楼前,游客有序上车后,载满乘客的巴士准备出发。立秋刚过,天气舒爽,正是夜游天津最好的时候。
天津古文化街戏楼前,游人排队准备登上“相声巴士”。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随着晚上的第一列“相声巴士”准点出发,一位身穿蓝色大褂,身材魁梧,戴一副黑框眼镜的相声演员首先登场,在大巴车过道的最前处停下,一手抓着栏杆一手拿着麦克风。他是相声演员齐传钰,1998年生人,从艺8年,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他的搭档身着红色大褂走到大巴过道中间的位置,和齐传钰相对而立。
记者坐上巴士,与游客一起体验了一场感官的“交响”。海河沿岸美丽的城市景观在眼前一一展开,昏黄的街灯将树木斑驳的影子印在车身上,快板、段子、笑声不绝于耳。
“相声巴士”上,齐传钰和搭档正在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相声巴士”上的演员都来自“哏都青年相声剧场”。“哏都青年相声剧场”团长孙弢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哏都青年”第一次尝试将传统相声融入当地文旅。从2016年开始,“哏都青年”一直活跃在不同的文旅场景中。孙弢说:“‘相声巴士’不仅是将相声迁移进了新的场景,还要做很多融合和创新。”
“巴士上不再有固定的舞台,演员不再面朝观众,而是相对而立,被观众包围着,这其实很像相声传统‘撂地’演出的形式。”孙弢说,演员要跟观众进行大量互动,演出的沉浸感也会更强。
“相声巴士”停靠在海河岸边。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海燕说:“在巴士上讲相声因为是开放的、移动的,所以可控性相较其他的形式要差一些,特别考验演员的功夫。”
齐传钰对此有些心得:“堵车的时候我会带观众做小游戏,进行一些互动,活跃气氛。车辆颠簸的时候,我就尽可能避免一些包袱,而是结合景点介绍天津特色和风土人情。”
“相声巴士”的定制化夜间游览线路,将古文化街、鼓楼、意式风情区、解放桥、天津站世纪钟、津湾广场、望海楼、“天津之眼”摩天轮等20余处地标景点串联成线。演员在途中结合景点进行讲解,让观众除了能享受海河两岸夜景和沉浸式津味相声外,还能深入了解天津历史,品味天津特色文化。
“我们不仅是演员,还是导游,既要让游客了解天津,又要推广天津文化。”孙弢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