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背过的课本是最不容易忘记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考试也一定会考到豪放派的苏东坡、婉约派的李清照
因为青州博物馆,去了青州,才知道易安居士的归来堂就在青州
李清照和赵明诚,曾在青州生活了20年
如今的青州,山东省省辖县级市,名不见经传
2000年前的青州,赫赫有名的一线城市:渤海以南、泰山以北皆属青州,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之一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
东汉至三国间,青州城为东方重镇
自西汉至明初,青州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广县城、广固城、 东阳城、 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族旗城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氏先祖慕容德攻陷广固,定都称帝,史称南燕
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南阳城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明代以前,青州辉煌了1500年
北宋时期,苏东坡、寇准、藤元发、赵抃、文彦博、富弼、范仲淹、欧阳修、、、都曾到过这里,李清照近半数的词作都是在青州写成的
这次来青州,除了想看古城的槐花、博物馆里青州的微笑,还惦记着洋溪湖畔的李清照纪念祠
纪念祠在青州古城西北,青州博物馆附近的范公亭公园内
公园里,绿树成荫,碧水凝翠
蝉声中,野渡无人,轻舟自横
洋溪湖畔,龙吐清泉
洋溪湖上,鸭来鸭往
夏日炎炎,想飞的正苦练踏水无痕
夏草青青,会飞的相视一笑
桥那边,就是李清照纪念祠
入口一棵高大的云杉
里面有归来堂、金石斋、易安室、人杰亭和词廊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从京师汴梁来到青州
借用《归去来兮辞》,把居所取名“归来堂”,引用其中一句“审容膝之易安”,将居室称为“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
归来堂内,词人翩然而立淡泊宁静
做攻略查资料时,发现一帧李清照的小像
据说这是李清照在青州时请人画了挂在居室里的,上面还有赵明诚的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原来31岁的易安居士长这个样子
可惜纪念祠中没有这幅小像,不知道被哪个博物馆收藏了
偕隐青州的20年中,李清照填词作诗、抚琴度曲,赵明诚搜集金石字画、撰写《金石录》,两人琴瑟和鸣,珠联璧合
有一个赌书泼茶的典故就出自这里,说的是:
李清照和赵明诚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极强
饭后一起烹茶时,常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另一人答中便可先饮一杯
而赢者,常常因为太过开心,一激动将茶水洒了一身
纪念祠的陈列中规中矩,倒是重读那些记忆中的美丽词句,突然发现几首传世之作竟都是无酒不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想起听百家讲坛讲古,说到这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本是个酒量甚好的山东豪放女子
李清照和赵明诚住在青州时,常到顺河楼游赏
他们来青州的14年后,赵明诚重新被朝廷起用去莱州赴任,李清照独居青州,《一剪梅》中“月满西楼”的“西楼”,指的就是青州的顺河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又过6年,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的冬天,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夫妇用一生心血搜集的十余屋金石文物与归来堂一起毁于战火,李清照离开青州,逃难南下
曾经的归来堂已无处寻访,李清照纪念祠建在顺河楼北
范公亭公园里的李清照并不孤单,园中不远处,就是范仲淹、欧阳修和富弼的三贤祠
《渑水燕谈录》记载:皇佑中,范文正公镇青州 ,龙兴僧舍西南阳溪中有醴泉涌出,公构一亭泉上,刻石记之。其后青人思公之德,名之曰范公泉。环泉古木茂密,尘迹不到,去市廛才数百步而如在深山中,,,
北宋一朝,富弼、范仲淹、欧阳修,先后到青州任知州
宋皇佑三年(1051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从杭州调任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
迟暮之年的范仲淹体恤青州民情,赈灾荒,兴水利,平匪患,安百姓
当地有一种“红眼病”蔓延多年,范仲淹亲自搜集民间验方,与中医悉心调治,用阳河泉水调制成的“青州白丸”治愈了顽疾
范仲淹把调制药丸的清泉命名为“醴泉”,并在醴泉上建造了一座亭子
青州百姓感念范仲淹,称亭子为“范公亭”
又在亭边建了范公祠
另外两位,劝宋神宗"愿二十年口不言兵"的富弼在青州时,河朔大水,富弼开仓赈灾、救助流民
富弼忆及此事颇为得意:某在青州,作得一实头事,全活数万人,大胜如二十四考在中书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欧阳修,晚年在青州两年,施行“宽简而不扰”政策,使青州一地“年时丰稔,盗讼稀少”
百姓感念父母官,先后在瀑水涧附近为他俩修了祠堂
明朝时又把欧阳修和富弼两位的祠堂迁到范公祠内,更名为三贤祠
如今,富弼在左,欧阳修在右,范仲淹居中,三位北宋名臣在古树参天、覆荫满庭的三贤祠欢聚一堂
三贤祠里有两棵唐楸,寓意千秋(楸)万代,自称世界揪树王
另有三棵宋槐,也都是近千岁的老树
唐楸宋槐,陪伴了青州千年的时光变迁
看尽人来人往
依旧枝繁叶茂,岁岁守时花开
一阵风吹过,青白的槐花扑簌簌掉落在石阶上
一只蜜蜂欣喜地上前轻嗅,盘桓不去,槐花蜜的色泽和口感在蜂蜜中是数一数二的
三贤祠里有碑廊
祠后高台上还有一处清代的后乐亭,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之意
民国时冯玉祥来此,留下一副对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入,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范公亭公园很大,花木隐翳,绿树成荫,顺河楼、李清照纪念祠、三贤祠掩映其中
曲径通幽,湖水潋滟,不知道有月亮的晚上,几位比邻而居的北宋大家,会不会相约把酒问月、吟诗做赋?
除了他们,苏东坡也曾到过青州:
宋熙宁七年(1074),苏轼任杭州通判满三年,为跟在济南的苏辙相见,向朝廷求请青州知州之职,任命下来却是出任密州
秋末过青州时,与滕元发、顿起等登南阳河畔表海亭作诗: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此后十年间,苏东坡又两次路过青州,与好友共游古寺、题诗应答
可惜苏东坡比李清照大47岁,李清照来青州时苏东坡已故去,不然豪放与婉约青州相见,对酒当歌,该是如何盛景
还有蒲松龄,出生之地淄博洪山镇蒲家庄距青州不过百里,《聊斋志异》现存491篇,其中提到青州、益都的就有28篇之多
青州古城中有旌表兵部尚书、三边总督、青州人石茂华的尚书里坊,《聊斋志异》中有“谕鬼”一篇,说的就是是石茂华镇鬼的故事
前两天看到一句话,虽与上文不太搭,但忍不住记录一下:你遇到的人,看似是与你结缘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和你来了缘的;来结缘的人,会因这一次的遇见而有缘,来了缘的人,了却之后再也不见
隔着时空遇见,算不算遇见?
明天去青州博物馆,见我心心念念的北朝菩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