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和爷爷出去旅游的第二天。我们今天要去游览洛阳龙门石窟。
早晨七点左右,我和爷爷便从野地出发,上了宁洛高速,朝50公里外的龙门石窟前进。
高速公路的两旁是丘陵,忽上忽下,有些地方像被斧头劈过了一样,露出弯弯曲曲的岩石的纹路,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十分钟后,我们下了高速,穿过拥挤的城区,来到了龙门石窟的停车场。随后,我和爷爷一起买了票,决定先游玩龙门石窟的西山石窟。
西山石窟是四个石窟中最出色的,因此此处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石窟紧靠伊河,伊河水光滑而平静,偶尔能看见漂浮在水面上的青苔。柳树将长长的柳枝垂下,随风舞动,似是在欢迎着我们。我们从伊河河边的小道一直往前走。
西山石窟的第一个石窟群
走约百米,一座中等规模的石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游客们停下来观看。
这个地方的石窟不大,但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好似在行走的;大的约有一米高,小的只有拇指大小。它们经过一千多年风吹日晒,表面早已发黄,雕刻的纹路看上去十分粗糙,有一种历史感。看完了这些石窟,我有些惊讶:古人到底是怎样把这些东西建在山里面的?
当然,令我更惊讶地还在后面。
当我沿着伊河走过一座山,往右边看时,一座像被斧头劈过一样的高山突兀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游客们纷纷停下来观看,更多的游客选择上山细细参观。爷爷爬不动山,决定在山下观看。
山上的石窟就像蜂巢一样,一个接着一个,一个连着一个,令人目不暇接,数不胜数。石窟有大有小。石窟有大有小,其中的佛像神态姿势各异。它们大多盘腿而坐,统一做着“慈善”的手势,五官和衣着大致清晰。佛像有的目光坚定,有的目光柔和,它们带着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俯视大地。我不禁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蜂巢一样的石窟群
爷爷说:“西山石窟长约三里,只有中间一小段没有石窟,其余地方皆是石窟……”听到这,我目瞪口呆,心里愈加敬佩古代人民。
最大的一尊佛像
我们看完了石窟,等于看完了景区的重点,决定乘坐观光车“打道回府”。
回到房车上,已经十一时了。我和爷爷简单吃了点副食,便准备朝小浪底出发。我们在车上讨论着刚才游玩的感受,又忘记了房车的油量。“噔”“噔”,房车的油量警告再次响起,油表指针还有半格到0。不过,我们很快顺路来到一个加油站加了油。这个加油站的油还挺便宜,一升只有六块多,而别的地方大多数都是一升七块多。不仅如此,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还热情地送了我们一杯水。然而,廉价与热情埋伏着祸患——我明天给您细说。
隔岸看西山石窟
大的加完油后,我们继续朝小浪底前进。三十分钟后,我们便来到小浪底附近,找了一个有树荫的位置,把车停下,打算在树荫下度过中午时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斑驳陆离。我在房车附近玩耍,爷爷在房车上休息。
下午,我们又开了二三十公里,把房车开到了小浪底景区的停车场,决定就在这里过夜。
白天是炎热的,太阳火辣辣的,而夜晚却有些寒冷,凉风习习,一天又过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