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清爽宜人
建筑中西合璧
反季冰雪体验
……
2025年暑期,哈尔滨以文旅“全域联动”为引擎,打破“冬季限定”,通过主城区新业态引爆、县域特色资源释放、文化IP深度打造和“极致待客”服务升级,打造了一场“冰城夏都”的文旅盛宴。
外滩湿地的花海。哈尔滨日报“手机记者” 门奎 摄

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黄房子”成为游客打卡冰城的下一个目的地。
帆船队灯光表演巡游,扬帆起航。哈尔滨日报“手机记者” 浪淘沙/摄
从中央大街的沉浸式音乐派对到300余场体育赛事,从“黄房子”里的欧陆风情夜宴到临街商户用心待客的温情“出圈”,哈尔滨正以全域、全季、全龄的文旅新生态,向世界递出特色文旅的“金色名片”。
上新:新场景“破圈”新业态“留客”
“在中央大街听阳台音乐会,转头就能钻进夏季冰雪梦幻馆,这种混搭太‘哈尔滨’了!”来自广州的游客陈曦在采访中感叹。今夏,哈尔滨主城区以“场景焕新”为核心,推出众多融合跨界文旅产品。
哈尔滨日报“手机记者” 张本盛 摄
哈尔滨日报“手机记者” 刘亚东 摄
这边,“音乐之城”再升级,市民游客在“舞台的夏天”阳台音乐节快乐放歌,百年老街每周末爵士、古典、民谣接力演出,被网友评为“最具氛围感的免费音乐会”;
那边,暮色温柔笼罩,南岗区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以云集高端西餐业态的“城市会客厅”面貌,让“黄房子”这张融合历史深度与时代活力的文旅新名片,成为游客打卡冰城的全新目的地。



一江之隔的彼岸,作为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最大室内冰雪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梦幻冰雪馆正让游客来一场“一秒穿越冬夏”的奇幻之旅,来自重庆的马文博兴奋地分享:“从40℃高温的南方抵达-10℃的冰雪世界,感受冰火两重天的奇妙,恐怕是我经历过最疯狂的事情。”
一场亚冬会带火的赛事游延续到了夏季。从6月到8月,短短3个月,在哈市举办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就有300余项。南有“苏超”,北有“哈超”,“足球+冰雪+文旅”的跨界,让看似不搭边界的元素完美融合,真正使“一季火”到“四季红”的思维成为激活城市文旅IP的新引擎。
暑期的热浪还在发酵,从正在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啤酒节可见一斑:运营44天,累计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据美团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前两周,哈尔滨文旅消费同比增长19%。
数据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推动特色文旅四季长红的坚定决心。这个夏天,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游客总能“转角遇到新惊喜”。
释放:从“资源”到“体验”的跨越
从五常稻田间的研学体验到阿城山谷里的露营狂欢,从宾县温泉的康养惬意到双城红色景点的文化洗礼……夏日的哈尔滨,县域旅游实现了从“资源”到“体验”的跨越,成为这个暑期最亮眼的文旅标签。
康养游释放生态红利,宾县英杰风景区的温泉与水上乐园相映成趣,阿城金龙山镇的露营地将山水治愈与野奢体验完美融合。
文化游彰显地域特色,在呼兰萧红纪念馆里与“文学洛神”沉浸式对话,到双城锡伯风情小镇看民俗展演,来五常稻乡小镇体验稻米文化,游客在行走中触摸哈尔滨历史与民俗的温度。
多样化的体验背后,是县域旅游的精准定位。松峰山、香炉山、鸳鸯峰等景区中高考生专属优惠政策拉近距离,以飞鹤智能工厂为特色的工业研学项目拓展消费场景,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深度融合,让每个县域都形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王振认为,文旅市场下沉、消费主体代际更替,激发县域文旅逐渐从“小众选择”变成“主流趋势”、从“配套服务”转向“市场主力”,以差异化定位激活了全域旅游的“毛细血管”。
映现:多元文化绘就夏季游独特图景
这个暑期,哈尔滨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为夏季游勾勒出独特辨识度,吸引八方游客。
哈尔滨日报“手机记者” 吃老本/摄
漫步哈尔滨,音乐是城市灵动的语言。作为“音乐之城”,这里处处流淌着动人音符。本届哈夏音乐会于2025年6月27日开幕,一直持续到9月。围绕“让世界听见哈夏”主题,哈尔滨打造了一场高水准音乐盛会,举办“东亚文化之都”城市艺术周、草莓音乐节等主题音乐活动,迎来周深、姜育恒、陶喆等大型演唱会。全市开展3000余场群众性文艺活动,星罗棋布于街区巷尾,俄罗斯艺术家、高校社团等带来风格各异的演出,让音乐真正走进市民生活。
欧陆风情是哈尔滨独特的文化印记。百年老街中央大街,面包石铺就的道路两旁,巴洛克式、哥特式建筑林立,是人们心目中最特别的步行街。红军街领事馆旧址群,修缮一新,夜幕降临,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声与欧洲民族舞蹈,诉说着浪漫与情调。俄式餐厅里飘出红菜汤、列巴的香气,让人品尝到异国风味,欧陆文化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红色精神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作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红色遗址遗迹、纪念馆众多。东北抗联博物馆生动展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光辉历史,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地,传承着红色基因。暑假期间,哈军工纪念馆成为热门打卡地,“面向中小学生,我们会侧重讲展品背后的故事,让他们感悟展品背后的科学家精神,传承和发扬哈军工精神。”哈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讲解志愿者木丽得尔说。
音乐文化、欧陆风情、红色精神,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哈尔滨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为游客带来难忘的夏日体验。
待客:从“服务”到“共情”的哈尔滨温度
继去年哈尔滨推出“文旅首席服务官”24小时在线为游客排忧解难后,极致待客已上升到全省战略:《2025年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发挥“文旅体验官”、“首席文旅服务官”作用,实施早介入、早改进全覆盖式体验监督。
此时,政府正将温情与关怀延伸到游客指尖,而商家也开启“自卷式”服务。中央大街奶茶店免费提供“避暑小扇子”,出租车司机备有“旅游手绘地图”。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松滨饭店第四代传承人杨新辉表示:“旅游旺季,为保证菜品质量,我们选用哈尔滨地产新鲜食材,并且承诺菜品从出锅到上桌不超过三分钟,让游客第一时间品尝到美味。”拥有全国商业体最大IMAX影城的哈东万达广场,提供免费饮用水和纸巾,还为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开设优先通道。餐饮区不仅参与“票根 +”活动,还免费提供宝宝餐,配备宝宝椅、围兜等。
政府启动“快速响应”机制,设立景区“流动服务站”,处理投诉不过夜。加强市场管理和综合监管,持续推行“十大监管护游行动”“十大涉旅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完善涉旅投诉“先行赔付”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让游客的旅行更加安心、舒心。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这座城的用心。”江苏游客范宏昌老人说。
当老工业基地化身文旅融合的创新窗口,哈尔滨正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网红城市”,不在热搜里,而在游客的心里。这个暑期,哈尔滨以文化为魂、全域为局、待客为媒,实现了从“冰雪独秀”到“四季常青”的跨越。从“流量”到“留量”,哈尔滨书写着文旅内涵式发展新范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哈尔滨日报记者 尹明/文 哈尔滨日报“手机记者” 门奎 浪淘沙 张本盛 吃老本 刘亚东/摄
编辑丨张宗
责编丨安永禹
审核丨范思瑶
统筹丨刘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