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为推动磨憨6个重点村产业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了《磨憨镇六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充分发挥重点村典型示范作用,有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引入民宿、美食、休闲等功能业态,推进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如今,这些村庄建设得怎么样了呢?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搭乘中老铁路一路南下来到磨憨,3天的时间里,体验雨林徒步,品尝特色美食,感受非遗文化,入驻太空舱民宿。
市民朋友可以跟随时报记者推荐的打卡攻略,感受磨憨多姿多彩的生活。
磨憨村:雨林徒步归来体验傣陶文化
磨憨地处北纬21度,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
打卡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首站来到磨憨村,体验的项目是雨林徒步。
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磨憨村委会新民小组正在策划开发一条热带雨林徒步线路。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踏入这片雨林,仿佛进入一个绿色的童话王国,空气格外清新。
沿途可以看到,高大挺拔的树木直插云霄,茂密的植被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徒步其中,能听到由虫鸣鸟叫,交织而成的自然交响乐。脚下的小路有些崎岖,却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雨林徒步,不仅是一次体力的挑战,更是一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奇妙之旅,深刻感受到了热带雨林的独特魅力。
雨林徒步结束后,来到磨整小组,走进傣陶制作工坊,一股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这里的傣陶制作技艺传承已久,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
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是由妇女世代相承的,一般以婆传媳或母传女的家庭传承方式为主,从准备选土、挖土、制作陶坯、烧制陶器直到最后出售,均由妇女来完成。
在传承人周清香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傣陶的制作过程。首先,选取细腻的红色陶土,将其揉成合适的形状。然后,用工具精心雕琢,刻上精美的花纹,或塑造成独特的造型。然后将这件工艺品阴凉两至三天,再进行烧制。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当完成自己的作品时,心中会充满成就感。
尚冈村:傣锦沉浸式体验记
尚冈村尚冈小组,如一幅立体的民族风情画卷,正以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一同解锁这座傣族古村的别样玩法。
踏入尚冈小组,仿佛走进时光深处。傣家干栏式建筑群落依山傍水,竹楼里,一缕阳光穿过窗棂,照在老奶奶手中的五彩丝线上。这场傣锦沉浸式体验,成了人们触摸傣族文化的最佳方式。
踏入傣锦织坊,传统腰机整齐排列。“经线要绷直,纬线得穿梭有力。” 奶奶踩动着木踏板,丝线在经纬间跃动。初学者因手脚配合生疏断线,老手艺人却能让丝线如流水般游走,孔雀纹样在布面上渐次舒展。体验者可定制专属纹样,将名字织入锦面。跟随着奶奶的步骤,尝试织制大象图案:“指尖触碰丝线的瞬间,像在与百年技艺对话。” 打算将成品制成桌旗,只为留住这段边境记忆。
如今,尚冈村的这项非遗技艺——傣锦,正成为磨憨旅居生活的文化锚点,在这里,既能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也能品尝生活的本真滋味,成为一抹亮丽的色彩。
尚勇村:农家小院品尝哈尼族美食
尚勇村磨站村小组,一个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哈尼族村寨,其景如画,风光宜人,宛如白鹇欲飞,静谧而生动。
走进村子,热情好客的哈尼族村民会用他们最诚挚的笑容迎接你。
在磨站小组,哈尼族美食可以满足你的味蕾。在村民李新福的带领下,记者深度体验了美食的制作过程。
骨头参是一道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哈尼族美食,制作时需将新鲜的排骨洗净,用盐、辣椒、花椒等调料腌制,然后放入坛中密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放入锅里再加入水芋进行炖煮,味道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手舂干巴也是不可错过的佳肴。牛肉干巴经过处理后,撕成丝状,把烧制过的大蒜、小米辣放入舂钵中,用力舂捣,直至它们变成碎末,释放出浓郁的辛辣味,再加入切细的香柳和调料,继续舂制,让各种香味充分交融,最后放入牛肉干巴丝,一边舂一边搅拌,让干巴丝与佐料完美结合。一道鲜香麻辣、充满异域风情的手舂干巴就已大功告成。
在制作这些美食的过程中,和哈尼人民交谈间感受到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围坐在餐桌前,品尝着自己参与制作的美食,与哈尼族村民一起欢声笑语,感受着浓浓的民族情谊。
磨龙村:跟着瑶族同胞采春茶、射弓弩
阳光明媚,漫步磨憨镇磨龙村委会青松村民小组,整洁的村庄内村民正在农忙,透明顶的茶棚成为村子的一大特点,也印证当地盛产茶叶的盛名。
清晨,跟随瑶族阿嫂们走进连绵起伏的茶园,满目皆是绿意葱茏,一垄垄茶树整齐排列,仿若大地的诗行。她们身挎竹篓,耐心的细说着“要采茶叶的牙尖,择取‘一叶带尖’嫩嫩的那一段,采的茶叶太老,炒出来的色泽偏黑。”而双手在茶树间轻盈穿梭,娴熟地采摘着最鲜嫩的芽尖。待一筐筐竹篓装满后,被阿嫂们热情的邀请去家中,也观看茶叶的制作过程,从杀青、揉捻到烘干,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的讲究,并了解了茶叶从一片鲜叶到一杯香茗的蜕变过程。喝着自己采摘的茶叶,茶香扑鼻,满口清香。
随后,只见一片空地上,人声鼎沸。凑近一看,村民们手持竹制的弓弩和木箭,瞄准不远处土墙上张贴的纸靶,嗖嗖发射,这可是瑶家热血豪情的展现——射弩运动。据了解,每到盘王节,赛场上弩箭齐发,射手们目光如炬、英姿飒爽。在村民的热情邀约下,参与体验了射弩运动,在拉弓搭弦之际,深刻感受到了那紧绷的弓弩背后需要凝聚深厚的力量,也从侧面体悟到瑶族人民守护家园、追逐自由的坚毅精神。
曼庄村:学傣舞,品傣食
曼庄村的大龙哈小组是典型的傣族村寨,建筑风格极具特色。步入大龙哈,映入眼帘的是其干净整洁的房屋,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屋顶上覆盖着深蓝色琉璃瓦,屋檐带有金色装饰带,而底层为开放式框架结构,用于停放车辆、存放杂物或饲养牲畜。村子里道路整洁,村民在建筑底层临街面打造了许多花架,摆放着以多肉植物为主的缤纷绿植。
在驻村第一书记杨奇武的带领下,将在风情大龙哈,深度体验傣族的历史文化。记者与依光丙傣族小姐姐碰面,学习优美的傣族舞。傣族舞,以其优美的舞姿、灵动的韵律而闻名,将从基本的动作学起,摆动腰肢,舒展手臂,在此过程中,仿佛化身为一只翩翩起舞的孔雀,享受着肢体扭动所产生的快乐。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踩着节拍,迈着碎步,扭动腰肢,感受着傣族文化的柔美与优雅。
一舞过后,品尝傣族美食更是一场必不可少的味觉盛宴。傣味以酸辣为主,菠萝饭香甜可口,糯米中融入了菠萝的清香。还有傣味烧烤,鲜嫩的肉类刷上特制的酱料,在炭火上烤制,香气四溢。香茅草烤鱼也别具风味,鱼身上包裹着香茅草,烤出的鱼肉既有鱼的鲜美,又有香茅草的独特香味。
在大龙哈村民的热情之下,欣赏和学习着傣家姑娘的优美舞蹈,品尝着美味的傣族美食,沉浸在浓郁的傣族风情之中。
龙门村:太空舱里的奇幻旅居
龙门村沿河谷而建,四周环山,是深山型自然村落,龙门小组便是下辖的 8 个村小组之一。阳光下的龙门小组,静谧舒适,也为旅居生活增添了一抹参杂绿色的科幻色彩——龙门客栈太空舱。
在村口“龙门客栈”四字的召唤下,忍不住想进去一探究竟,看看里面是否有金镶玉?怀揣好奇心,进入龙门客栈,只见零零散散的太空舱坐落于热带雨林之中,外围是排列整齐的橡胶树,这些橡胶树像是忠诚的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独特的旅居空间。它们挺拔的身姿在阳光的映照下,在地面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与充满科技感的太空舱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轻轻推开舱门,房间环境干净整洁,设施配套齐全,温馨、舒适,让人有一种‘家’的感觉。
太空舱外,还错落有致地搭着露营烧烤帐篷。白天,坐在帐篷下,感受着微风拂面,呼吸着雨林特有的清新空气,围炉煮茶,细品一杯香茗,感受生活的惬意;夜晚,帐篷内亮起温馨的灯光,微醺正当时,与三两好友一起烧烤、小酌,透过帐篷的缝隙,还能看到星空闪烁,仿若置身于梦幻之境。这里没有金镶玉,但有森林氧吧机,待吃饱喝足后,寻一方休憩之地,而龙门客栈将科幻与自然、休闲完美融合,正是不二之选,宛如置身于现实版的星际穿越之旅。
旅居云南,悠享慢时光。跟随这份攻略,来磨憨,切身感受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的相互交融。无论是穿梭雨林、传承技艺、品味美食,还是体验动感风情、畅享科幻旅居,每一段经历都是心灵的触动,每一次感悟都是灵魂的升华。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张颖/ 文、杨安迪/图
编辑:姜蕾
审核:孟俊
二审:陈唯一
终审:黄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