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2025年7月6日:一眼望三国
“一眼望三国”就是吉林防川景区,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左边是俄罗斯的山川、右边是图们江和北朝鲜。
可是,这里原来都是中国的。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及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使我国丧失了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四十余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海领域与图们江出海口。
站在龙虎阁里看图们江,远方的大桥是俄罗斯与朝鲜通关的大桥。
这条江是图们江,图们江发源于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山脉东麓。它自西南流向东北,在吉林珲春的防川村折向东南,最终注入日本海。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其中下游15公里位于国外,流入日本海。
俄罗斯这边与我们接壤的是滨海边疆哈桑区的包德格尔那亚镇。位于俄罗斯彼得大帝海湾,地形似丘陵、沼泽为主,另外还有一定面积的湖泊,人口大约800人,其中大部分是铁路工人,还有极少数俄农民和家属。
朝鲜这边与我们隔江相望的是罗津先锋市劳动区豆满江洞。人口约13000人,主要设施有学校、医院、木材加工厂、火车站等。1991年对外开放的经济开发区,也是朝鲜唯一外国人不需要签证便可前往的地区。
龙虎阁九楼有丹心寸土·吴大澂主题展馆。
清咸丰十年(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占我乌苏里江以东约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后,又偷移界碑,继续蚕食黑顶子等中国领土。
吴大澂坚持爱国立场,据理力争最后签订《中俄重勘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道路记》,改立土字牌,争回了黑顶子领土和图们江至日本海的出海权,为阻止沙俄入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大澂的三大功绩:
第一,重立“土字牌”。1886年6月21日,吴大澂亲赴埋设现场监立“土字牌”。
第二,收回黑顶子地方。黑顶子山又名乌尔浑山,为珲春南部中心之地,已被沙俄侵占7年,若不收回,“则图们江100余里不复为珲春所有”(吴大澂语)。
第三,争回出海权。吴大澂“费尽唇舌,竭数月之力”,最终争得图们江出海权。
作为吴大澂功绩的见证,其手书“龙虎”二字的石碑至今还屹立在失而复得的土地上。在与沙俄谈判期间,吴大澂在珲春钦差行台曾多次反复书写“龙”“虎”两个大字,此二字取自“龙盘虎踞”之意,谓保卫疆土之决心,爱国激情力透纸背。
从沙盘上看一眼望三国
景区的木栈道上感受一眼望三国
木栈道走到头,隔着铁丝网远远看到土字碑,不知那边的人怎么过去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