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经济作为融合旅游、文化、康养、民宿等多业态的新型消费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旅居经济在产品种类、服务品质、消费规模等方面都有超越传统旅游业的趋势,成为文旅产业的新赛道。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出,要发展银发经济,推广康养、慢游等旅游产品,鼓励开发避寒避暑旅居等特色旅游产品,这为旅居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广西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及时做好顶层规划布局,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建立主客共享机制,运用AI赋能运营管理,进一步做大做强旅居经济,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做好顶层规划布局。抢占旅居经济新赛道,必须做好顶层规划布局。从经济层面看,旅居经济是旅游经济的升级版,将推动文旅产业链从行、住、食、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延伸至房地产、家居家电、汽车、百货、康养、医疗、农产品等消费领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抓手;从社会层面看,长期旅居者变成事实上的新居民,对地区人口结构、环境治理、社区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将推动各地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从文化角度看,旅居构建起旅游目的地新的文化生态,能有效推动文化交流交融,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带动文旅消费。当前,面对新的消费市场与产业发展机遇,发展旅居经济是广西将自然山水优势与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文旅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加强对旅居经济认知的基础上,要积极做好旅居经济发展的顶层规划,打造城乡“双旅居空间”的发展格局。要发挥城市旅居条件好与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盘活存量的闲置房地产,形成购房旅居、租房旅居、民宿旅居、创业旅居、文创旅居、数字游民旅居等新型消费种类。要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用好广西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水果飘香等康养资源,擦亮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联合国人居奖等金字招牌,打造新型康养旅居空间。同时,还要推动“旅居+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大健康产业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全盘统筹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社区管理、数字创业等,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推动产品迭代升级。2024年广西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但人均消费仅约为1070元,远低于发达省份,这折射出广西受市场青睐的旅游产品种类少、对旅游资源挖掘不够等深层次问题。因此,要更加重视旅居者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多元产品,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一是推动旅居产品由体验化迭代升级为生活化。旅居者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需要有便捷的生活设施、康养设施、娱乐设施、社交设施、出行设施等,必须配套建设购物商场、农贸市场、医院、运动场、文化馆、快递驿站、停车场、公共厕所等。二是推动城市旅居产品由景区化迭代升级为基地化。旅居游客具有集中居住的特点,可以社区或楼盘为中心,打造旅居基地。譬如针对数字游民,可提供新型办公场所,配套24小时共享会议室、数字文创空间、全天候餐饮、体育与康乐设施等。三是推动乡村旅居产品由农事化迭代升级为康养化。可积极发挥乡村的疗愈价值,开发药膳餐饮、健康水疗、生态康养等个性化产品。
建立主客共享机制。打破本地居民与外来旅居者之间的文化隔阂,是提升游客旅居体验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构建主客共享机制,建立旅居联谊会或旅居商会等组织,拓宽当地政府、社区、行业组织与旅居者的沟通渠道,促进本地居民与外来旅居者更好地实现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一是强化空间共享。提升文化场馆等公共设施的开放度,保证主客待遇一致;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把闲置房屋、院落、工业遗产等改造为旅居公寓、共享办公空间等。二是促进文化共享。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鼓励本地居民与外来旅居者一起开展文化沙龙、读书分享会等文化活动;邀请旅居者参与节庆活动与传统技艺知识分享等。
运用AI赋能运营管理。当前,AI技术正全方位重塑文旅产业生态,成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文旅产业运营管理层面,AI技术支撑智能决策系统,显著提升了旅游目的地服务响应效能。提升旅居经济运营管理水平,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海量用户数据,以提升管理运营效率。可以依托AI技术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体系,有效提升营销信息的触达率和转化率,激发潜在游客“心向往之”的消费动机;依托AI技术建立个性化推荐系统,根据旅居者的兴趣偏好推送相关信息,为其选择四季移居目的地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满足不同群体异地移居需求;依托AI技术建立大数据库,更好捕捉市场动态,以便调整经营管理策略,实现高效运营管理。
(作者分别系广西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