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启“高温蒸笼”酷暑模式,而贵州凭借其独特的清凉气候、生态秘境及文化遗产体验,成为众多游客竞相奔赴的“避暑胜地”。贵州避暑旅游的热度持续攀升,全省各景区、车站等游客聚集地总能见到志愿者以专业和热情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文旅志愿服务。
“我们腿脚不便,多亏志愿者提醒,网上预约特殊票型特别方便,省去了排队买票的时间。”来自湖南的游客王先生感慨道。今年暑期,作为贵州旅游的热门打卡地,黄果树大瀑布每日接待游客量连创新高。在这人潮如织的背后,是“瀑花”志愿者默默地付出。
6月30日,贵州省启动2025年“多彩贵州·志愿黔行”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省委社会工作部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立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激发党员志愿者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引导全省志愿力量投身文旅事业,采取“线上+线下”岗前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旅游志愿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文旅志愿服务有温度有力度
“王女士,是这个白色的行李箱吗?麻烦您报一下电话号码。”8月14日傍晚,贵阳民生路上车水马龙,志愿者刘润东站在“游客服务暖心小屋”前,一边微笑着询问,一边仔细核对游客行李信息,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烁。“太感谢啦!刚才吃完饭后正愁拖着箱子逛街不方便呢,这小屋可真是帮了大忙,我们逛得很开心!”取到寄存的行李箱,王女士连声道谢。为了让游客宾至如归,贵阳多地开启暖心服务免费存放行李,这份便捷与安心,正是贵阳迎接“泼天流量”所捧出的真心诚意,以期为游客留下良好的旅游体验。
“我们下山了,还有姜茶喝,这里的服务非常好,非常棒,志愿者也非常热情。”来自广东的游客说道。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如同跃动的火焰,活跃在检票口、山道间、索道旁、景点处。他们以热忱服务疏导客流、解答疑问、帮助游客,用热忱与专业为这座5A级景区增添温暖底色,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梵净山景区最动人的风景之一。
全省各地根据游客需求提供热水、充电宝、雨衣、雨伞等便民生活物品,提供景区路线指引、环境秩序维护、不文明行为劝导、信息咨询、困难帮扶、投诉协助等志愿服务,同时关注“一老一小”、行动不便者等特殊群体需求,提供重点帮扶志愿服务,推进处处有服务、处处有引导、处处能咨询。
志愿同行,暖心服务伴旅途
“来到荔波,真的让我特别惊喜,一下车就看到有志愿者热情引导,进入景区后,处处能感受到他们贴心的服务。荔波不仅风景美,人更美,以后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一位广西游客说道。在荔波的车站和景区内,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为游客提供交通指引、游览讲解、旅游咨询、安全引导、应急处突等咨询引导服务,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热情接待每一位游客,让游客感受到荔波的热情与温度。
“能够参与到避暑季行动中,为贵阳旅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倍感荣幸,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龙洞堡机场T3航站楼内志愿者小成说道。为丰富旅游形态,作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贵阳在龙洞堡机场、贵阳北站、天河潭、黔灵山公园、青云路市集等13个核心场景布设“小贵贵”青年志愿服务岗。服务启动以来,60名青年志愿者累计上岗近2000小时,服务游客突破17万人次,解决咨询、指引、行李帮扶等问题7.35万件,成为贵阳流动的“城市名片”。
据悉,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在全省多点开花、蓬勃开展,“多彩贵州·志愿黔行”品牌愈擦愈亮,让文旅志愿服务在“避暑胜地”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助力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鹏
编辑 李思琪
二审 李唯睿
三审 霍庆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