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吉林省博物院参观后,转乘轻轨三号线伪满皇宫方向。准备在宽平桥站下车去寻找54路有轨电车,车对面坐的两个来长春游玩的女孩,本来是去长春电影制片厂却乘坐到了长春世纪城,在返回的路上她们在某书上查找,哪站能乘坐有轨电车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我们同时在宽平桥下车,出站后就能看到有轨电车,两个女孩瞬间忘记了刚才去错地方的抱怨,快速走到站台,“旗袍 弯腰 招手 等待镜头中出现的有轨电车”,复古的装扮等待一辆复古的电车。
她们坐上那辆“穿越时光的文艺之旅”去往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对面的这有山,在游玩和吃喝后,我想还会花上88块钱,一杯咖啡 一份甜点 一枚印章,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乘坐54路文旅列车,驶向长春的历史深处或寻常的百姓生活。但朋友圈的配文确是,“这趟雪国列车治愈了我一年的不开心,”
而我继续没苦硬吃,先是从宽平桥沿着轨道徒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游玩后去对面这有山拍了张照片没有吃喝,然后花2块钱乘坐常规G54路到西安大路,又从西安大路徒步走回到宽平桥。因为《人世间》的取景地,如一把神奇之钥开启了大众对长春独特的韵味认知之行,也带火了54路和南阳路到东风大街这三站地,在南阳路回头往春城大街走100米左右,遥遥可见“长春”两个大字,再走个30米就能看到《人世间》里的秉昆楼。
身边是有轨电车缓慢的行驶,和拍照打卡的人。对沿线生活着的居民而言这种场景早已见怪不怪。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54路,早已深深嵌入城市的肌理之中,伴随着叮叮铛铛的车轮声,继续向前且歌且行,穿梭在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宁静之间,如一条流动的生命线贯穿城市核心,它经历过这座城市掩藏着殖民统治的印记,也碾压过城市的屈辱与挣扎,它见证着这座城市由沉寂走向复苏,有工业重镇迈向现代都市的变化,也陪伴着一代代长春人在这缓慢又坚定的节凑中长大。
老一辈人管它叫“摩电”,我是因为想体验和感受这段铁轨走过的路程而来, 而你又是因为什么,行色匆匆 文艺打卡还是电视剧中的一个镜头,电车都会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而这里生活的人,那轨道承载了多少孩提的欢笑,上学路上望向窗外的童稚目光,车辆内的座椅依靠过多少恋人的美好,叮叮当当的铃响和广播报站声,都融入到城市的集体记忆中。
夜幕中我和22号女友等待着电车缓缓驶向站台,两边楼宇的灯火亮起,这一个场面让生活有了回家的温馨,而我在认识了9 10 21号女朋友后,在和我22号女朋友的故事开始后,自那以后,我从未回首往事;而它让快节奏的城市保留了一处可触摸的温情坐标,不仅是城市的来路更是我们共同守护的归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