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提到发展快、资源独特的地方,人们大多都会想到省会郑州,但有一个地方,虽然不太出名,却正在逐渐崭露头角,它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战略机遇,成为了河南发展版图上的一颗新星,那就是焦作,焦作正凭借着独特的资源和战略机遇慢慢崛起。
焦作市处于河南省西北部,北边靠太行山,临近山西省陵川县,南边挨黄河,同郑州市、洛阳市隔着黄河对峙,西面同济源市相连,东面同新乡市接邻,整个市的地势形势形成北山,中川,南滩的过渡型层状,西北方向地势高,东南方向地势低,黄河从南边流过,太行山处在北边,古时候叫山阳,怀州或者怀庆府,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三千年的建城历史,是华夏很早以前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这里存留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之类的遗址,下辖解放区,山阳区等4个区,修武县,博爱县等4个县,代管沁阳市,孟州市2个县级市。
焦作的地形既山地又平原,北部的太行山是天然屏障,云台山,神农山等山连成片;中部是冲积平原,南部为黄河滩地,焦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合适,黄河,沁河在此交汇,水资源充足,矿产以煤炭为主,近来资源枯竭,转型是任务,生态与绿色成重点。
焦作的区位优势在区域竞争力中占核心要素,城市位于中国南北交汇,东西结合的过渡地带,是郑州都市圈的门户,也是中原城市群与晋东南对接的前沿阵地,呼南高铁,京广铁路等6条铁路干线,菏宝高速,二广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焦作与郑州的可达性控制在半小时内,与太原的可达性控制在两小时以内,物流可一日通达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焦洛平高铁即将全线开工,贯通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四地,进一步打通豫西纵向通道,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通。
焦作被明确定位为“中原城市群与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促进晋豫联动发展、服务郑州都市圈建设上承担着双重任务,省委对焦作的定位,要求焦作不仅要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还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而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焦作在打造黄河北岸生态屏障中也承担着重大的发展责任。
焦作是传统工业基地,曾经依靠煤炭资源,20世纪末资源枯竭后,推动产业体系实现多元转型,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培育了龙佰集团、多氟多等龙头企业,带动钛白粉、锂电材料等高端产品研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氢能等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速,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持续实施,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考核中获得全国第三,农业方面,原产地品牌“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价值高,传统精耕细作方式一直沿用。
除铁路、高速路网之外,焦作正在构建“米字形高铁节点”,焦洛平高铁的建成将会终结济源没有高铁的历史,并且使洛阳到平顶山的通行距离缩短为40分钟,推进豫西“同城化”进程,洛阳黄河公铁大桥等工程的开展,提升跨河通行能力,巩固洛阳在豫西北物资集散地的地位。
河南理工大学是核心科研力量,给焦作带来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持,市政府加深同河南理工大学的合作,共同创建科研平台,联系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展开技术合作,助力云台山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创建,为本地产业升级给予服务。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三个5A级景区,还有青龙峡、峰林峡等,四季景观变化显著,春天看山花、夏天看天瀑、秋天看红叶、冬天看冰挂,文化资源也很丰富,嘉应观是清雍正帝治黄行宫,保存了黄河水文变迁资料,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吸引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来朝圣,太极文化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桥梁,竹林七贤聚集地、汉献帝归隐地、司马懿故里这些历史标签,还有妙乐寺塔、圆融无碍禅寺这些古迹,都是人文脉络。
焦作的转型过程,可以看作是从“煤城”走向“美城”的发展史,在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城市并没有坚守旧有的发展道路,而是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口,靠“云台山水”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当工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城市又把目光投向了新材料、高端制造,让老厂房里萌发出新的动能,现在,这座左手握着太行山、右手牵着黄河水的城市,正在依靠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以产业为动力,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