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泷阩
近日,有网友发文点赞江西婺源篁岭景区推出的打卡点限时拍照措施,称其有效缓解了排队拥堵。视频显示,一名工作人员站在打卡点前,手持计时器进行人工计时。其他网友发布的视频中,打卡点前的墙边挂着温馨提示,上面注明:因打卡排队人数较多,请您打卡拍照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这个措施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其灵活变通。人多时启动计时,人少时适当放宽,既保持了规则的刚性,又留出了执行的弹性。看似细微的变化,正一点一滴重塑着公共服务的面貌。
对此,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无序占位问题。此外,现场管理人员不只是维持秩序,还会主动为游客拍照、指导姿势,让冰冷的规则有了温暖的温度。
“景区限时拍照”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公平秩序的深切渴望,以往景区拍照点争执频发的现象,凸显了管理措施的缺失。单靠道德约束难以根治,必须建立有效的规则体系。
时间限制划出了清晰的行为边界,使等待可预期,资源分配更公平。这种将规则显性化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争议空间。更难得的是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时间可转让”的机制既维护了规则刚性,又照顾了人情温度,这正体现了“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服务理念。
从管理到服务,是现代治理的重要转变。工作人员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执行者,而是主动服务的提供者。这种角色的转换,让公共服务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当前,公共服务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迫切需要这样的品质提升。医疗机构、行政大厅、交通枢纽等场所,都可借鉴这种用户至上的理念。“景区限时拍照”只是一个开始,其核心启示在于,公共服务的优化需要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
计时器的滴答声里,蕴含着公共服务的温度与精度。游客有序排队,耐心期待,这就是规则之美、服务之善的最好诠释——让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美好体验,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来源:华声在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