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浪浪山访古兼演唱会之旅第一天第二站:南禅寺。
南禅寺距离佛光寺有46公里车程,离开佛光寺,山路崎岖,但路况还不错,两边的玉米地,一直在眼前的青山和四周的草甸,偶尔几辆运煤的大车呼啸而过,不经感叹,如果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当年有这样的公路也不至于与这南禅寺失之交臂。
停车场仍旧是免费的,就是村里一个遍布砖头碎石的空地。
停好车,走一段上坡路,路边有摆摊卖煮玉米和水果的,佛光寺的摊位还有卖专属卖冰箱贴的,这里只有一些地摊常见的旅游纪念品。
如果想收藏纸质票的话,可以在门口的售票亭买,全价票20元。
售票亭贴着一张寻猫启事,是南禅寺的网红猫名,叫喵虎,7月11日就走失了,颈间有红绳和金属身份牌,不知至我发文时找到没有。
旅游时最好的文创产品就是纸质门票了。
进门以后是一个四合院,挺有现代感的,中间还有个铁制宣传牌,这是南禅寺?
绕过牌子,里面是三间平房,这就是解放后的北方四合院民居啊,真正的南禅寺在左手边,从小门进去就是了。
殿宇不高,却透着一股子历经千年的沉稳:斗拱层层叠叠,不用一根铁钉,就将屋顶的重量稳稳托住,像一位沉默的老者,用木构的语言讲述着大唐的营造智慧。
从各个角度看来,南禅寺的规模都不大,刚从佛光寺出来看到这么一座小庙宇是有点失落感的,可是,南禅寺的意义不在规模宏大,建筑精巧,而是在于老,历史非常悠久,南禅寺大殿又称大佛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是我国已知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比佛光寺还要早一百来年。
有人说大殿的建筑风格有点像日本奈良,那是东洋人唐代学过去的,然后就延续了下来一千多年都是这个样子。
我们这片土地,自然灾害,各种战乱,一千三百年前的建筑在得以完好保存,也许栖身于这个偏僻小村落是它的幸运吧。
以下是铭牌上的文字:
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设凹字形砖砌佛坛,四周雕刻有精美图案。佛坛上现存唐代彩塑14尊,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左侧为骑狮文殊菩萨,右侧为骑象普贤菩萨,全堂彩塑造型丰满,姿态优美,是我国现存唐代彩塑中的珍品。
跨进殿内,光线骤然柔和,佛坛上的唐代塑像静静伫立,主尊释迦牟尼佛面容丰满,衣纹流畅如流水,眉眼间带着悲悯与平和。
对比一下电影里的画面,文殊和普贤的坐骑调整了一下方向。
原型的魅力从不是奇幻特效的夸张,而是岁月沉淀下的庄重与细腻——每一道衣褶的弧度,每一丝神情的刻画,都是古人对信仰最真诚的描摹。
佛像衣饰华丽,配饰精美,线条柔和,满满的大唐气象。
这样繁复的线条,精美的配饰,在其他庙宇里少见。
近距离看看,面庞圆润,线条柔和,神态平和,面目也彰显大唐风韵。
想起电影里小妖怪为了“抓唐僧”奔波的热闹,再看眼前这份从容,忽然觉得奇妙:千年过去,古寺的木构依然坚固,佛塑的微笑未曾改变,而我们却能通过一部动画电影,与这份古老的美好重新相遇。
从正殿门口望去,整个南禅寺就这么大,两边庙宇都上着锁进不去,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就出来了。
寺门的出口左手边有个上着锁的山门,看铭牌上的地图,这应该是南禅寺的正门,我们之前进门后看到的一排平房是管理用房,估计是办公或工作人员居住的。
在寺门的高台上小坐一会,山风吹拂,树荫掩映,夏日里很是惬意。
这里有个铭牌,有对南禅寺完整的介绍: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寺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800m2。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大佛殿和阎王殿。其中大佛殿是我国已知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其它皆为明清所建。大佛殿庄重大方,建筑结构简洁凝练,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唐代建筑的标本"。殿内存泥塑14尊,与建筑同期塑造,是国内除敦煌外稀有的唐代彩塑。
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总结:
相比于佛光寺的规模宏大,雄浑壮阔,南禅寺的韵味在于古朴厚重,胜在一个“最”字,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就凭这一点,虽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还是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前往。
离开时回望,夕阳给大佛殿的屋顶镀上了一层暖金。原来浪浪山的奇幻只是引子,真正的奇遇,是在这座千年古寺里,看见历史的温度,触摸到文化传承的脉络——那些藏在木构与塑像里的匠心,早已超越了时空,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温柔纽带。
PS:离开南禅寺再前行10公里,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中街,是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
这么近的距离,当然要过去看看。
故居在一个大院里,外观看起来很现代,像村委会的办公场所,根本不是故居的样子,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应该在纪念馆吧。
离开故居,直奔纪念馆。
人家五点闭馆,我们到的时候正好五点,大门已经关闭,问工作人员还能进吗?
工作人员说,从小门这里进来,你先登记(指指队友)让他去停车。
感谢不扫兴的工作人员。
纪念馆建于高台之上,外观很雄伟,馆前立着徐向前元帅的汉白玉塑像。
纪念馆是2011年徐向前诞辰110周年之际正式开放,分出生风雨年代、创建革命根据地等八大主题展示其生平。
在一层展厅参观第一部分的时候,还有五六个游客在参观,一个中年女工作人员大声对我喊:不要拍照!
头一次见纪念馆不让拍照的,这是要着急下班吧。
纪念馆共两层,时间关系,匆匆看过,看过了这味道出生于山西农村,曾经因贫困失学,当过杂货店学徒,上过国民师范速成班,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革命家军事家的一生。
不多说了,大家看图片吧。
我是糖晓甜,欢迎关注分享点赞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