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镇有一座名人墓园值得一游
8月11日上午十时许,我们在游览良渚古城遗址——瑶山遗址公园之后,走出大门,要去瞻仰一下附近的沈括墓园。瑶山遗址公园离开沈括墓园很近,走过去只要几分钟。
沈括墓园的位置比较特殊,它不是一处由当地园林部门管理的景点,而是位于由杭州市公安系统管辖的安康医院内,安康医院旁边则是公安强制戒毒所。
安康医院所在的位置是太平山山脚下的下溪湾 ,这里的风水应该是很不错的。游人要进入安康医院瞻仰沈括墓园,需要得到医院传达室的许可。安康医院管理严格,平时大门紧闭,一般不能随便进出。但传达室工作人员态度和蔼,对要进去参观的人比较友好。我们一行五人,都是喜欢文物的老人,因此,医院传达室人员对我们很客气,爽快地放行,并为我们指了方向。
安康医院里面的环境优越,内有一个公园,亭台走廊,曲曲弯弯 ,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盛。我们沿着指路牌前行,踏上台阶继续前行,步行没几分钟,在医院的一隅,一块几十平米见方的墓地便映入我们的眼帘。
沈括墓园是一个背靠太平山、坐北朝南、视野开阔的平台。眼下正是盛夏时节,满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沈括墓园甚是气派,确实有名人墓园的气场。但见墓道两侧依次立着石羊、石马、石雕人像各一对,可惜石人的头不翼而飞了。在古代,墓前摆设石像是帝王或大臣才有的待遇,这里的石像显示,墓中埋葬的是有一定地位的人物。
沈括陵墓前石像5虽有缺失,但凭借残余的手部细节仍能看出是持简的文臣,这说明墓主人也是个文臣。慢步走到墓道尽头,拾级而上,是一座圆形坟包,坟前立着一块墓碑,上书"宋故龙图阁直学士沈括之墓"。沈括墓现在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虽说级别还不高,但相信以后会成为全国或浙江省文保单位。
在宋朝,每一位皇帝去世后,都会建一座馆阁来放置他们的遗物,龙图阁便是为纪念宋太宗而建的。为馆阁配备的"龙图阁直学士"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这个职位没有什么实际的权能,更像是一种荣誉称号。大家熟知的包青天包拯,在一些戏剧小说里被叫做"包龙图",就是因为他当过龙图阁直学士,另外范仲淹、苏轼也都曾获得过这个荣誉。坟包一圈青砖上摆放着好多塑料白花,或许是清明节有人来祭奠留下的。我们绕着沈括墓转了一圈,以表示对沈龙图的尊敬与仰慕。
沈括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名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具有科技创新精神。沈括一千年前所著的《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和乐律等众多范畴,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和珍贵资料。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沈括1031年生于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一个官宦家庭,童年随父宦游,23岁入仕,32岁中进士,一生四处游历做官,晚年遭贬谪,于1095年卒于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归葬钱塘。沈括在一千年前就为杭州这座城市注入了科创基因,同时也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墓园景观毕竟比较单调,可谓是一目了然,待不了多久就看好了,确实再呆下去就乏味了,因为现场也没有更多的东西供游人参观和驻足。我们一行人在那里逗留了一刻钟左右就结束了参观往医院大门走去。
我们沿着医院中央公园的走廊,一边走一边欣赏荷花和喷水池景观。走出大门就是2586路公交车站,可惜正午时分没有公交车。车牌上写着要等到下午二点半才有车,足足要等二个多小时是吃不消的。想叫一辆网约车,可惜这里的位置偏僻,根本订不到车子。
正在这个时候,从医院对面一条小巷里驶出一辆轿车,驾车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大桩兄走过去与女子说能不能顺路带我们到安溪老街,虽说路不远,但在大太阳下走几公里路对我们几个老人来说确实吃不消。驾车女子告诉大桩,她是附近一个果园的员工,她要去果园办事,并不顺路。我们对此也表示理解。
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几分钟后女子驾车回来对我们说愿意把我们送到安溪老街。于是,我们几个高兴地坐上车子,车子飞快地沿着公路向老街驶去。热情的女子告诉我们,今天如果不把我们送去古镇,她心里会过不去。我们听了都十分感动 ,衷心感谢这位姓钟的青年女子。在安溪遇到这样的好人是我们的福分。

图为安康医院大门

图为安康医院内的荷花景观

别样的荷花景观

郁郁葱葱的夏日

图为安康医院内的沈括墓园

石羊石马与石翁生

图为无头的文臣石像

沈括墓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沈括墓

图为沈括墓简介石碑

重修沈括墓园记

沈括墓园

医院内的景观

图为安康医院内的长廊

古树名木

图为安康医院内的园林景观

图为安康医院门口的2586路公交车牌

公交车牌

图为热情女子的车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