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点突然,千年历史的六和塔,在这个夏天再次成为西湖景区的顶流。
塔身上的一扇扇木窗化身天然取景框,“绿色能量窗”的概念在网络上走红,每天都有大量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爬山上塔,拍照留念。
针对景点的大客流,前几日六和塔景区发出提醒,实行客流管控,视情采取限流、暂停售验登塔门票等措施。这既是出于保护历史建筑的需要,也是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
当然,如果只把六和塔当成一处新晋走红的“打卡点”,实在有些可惜。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只有两处,另一处是岳飞墓),这里保留了南宋以来许多历史遗迹,也是全杭州唯一一座能登顶的宋代古塔。
换句话说,这座塔本身就是见证千年历史的文物。
因潮而生,听潮千年的“国宝”
本世纪初还有隐藏“彩蛋”被发现
六和塔,或许是距离西湖最远的“西湖景点”。背靠月轮山,面朝钱塘江,六和塔的诞生就与这江潮息息相关。它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提议者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他听从高僧的建议,建塔镇压钱塘江浪潮,也安定了民心。
之后的几百年,六和塔经历了几次焚毁,也接受过数次重修。能够确认的是,如今的六和塔砖砌塔身,是南宋时期的原物。也就是说,我们登塔脚下踩着的石阶,在塔内摸到的砖墙,是真正的“文物古董”。
西湖景区钱江管理处文物遗产科副科长李若曦告诉我们,六和塔有着三个朝代的痕迹,塔身来自南宋时期,塔刹是元朝的,外立面的木质外檐则是清代建造。
比如,我们看到塔内通道里黑漆漆的砖雕,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而且大部分都能在宋代《营造法式》里找到对应的出处。
就像这个化生童子
还有栩栩如生的凤凰
此外,塔内还有南宋时期的金刚经题刻和尚书省牒碑,都是相当珍贵的老物件。
哪怕到了21世纪,我们还能在六和塔里发现古人留下的“隐藏彩蛋”。
2003年,几位工人在例行维修保护时,意外发现有一处墙面石灰剥落,里头竟然露出鲜艳的颜色。石灰剥开越多,才看出墙内藏着一幅人物壁画。
管理部门和学界都震惊了,围绕六和塔这么多年的定期维修保护以及档案存档,从来没人知道塔内还有壁画。最终经过工作人员全方位查找,陆续发现了20多处壁画,内容种类多样,好些人物像极了“八仙过海”里的角色。
到这里有人会问,雷峰塔和六和塔建成时间没差多久,为什么雷峰塔倒在了历史之中,而六和塔能矗立至今?
李若曦解释说,塔身平面呈八角形,内外两环的双套筒结构是保持塔身稳定的关键原因。结构匀称有利于减弱风力和抵御地震。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高超技艺的一个体现。
清代修建的“网红打卡点”
曾是梁思成最想拆的东西
最近让六和塔出圈的“绿色能量窗”,实际上是清代修复时增设的木构外檐,简简单单的长方形造型,反而成为背后满屏深绿青山的造型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七明六暗”的格局。太平天国运动中,六和塔惨遭火焚,只留下刚才提到的南宋时期塔身。光绪年间,杭州人朱智独自捐资修复六和塔,在塔身基础上增加木质檐廊,外围木构偶数层封闭,奇数层与塔身相通,也就是现如今的格局。
所以,我们从外面看六和塔有13层,但真正登塔,爬到7层就能登顶。
让古塔有了登顶的机会,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儿,但建筑学家梁思成却很讨厌这个设计。
《南巡盛典》一景
1934年,梁思成收到邀请来杭州主持六和塔修复工作。他认为,正宗的六和塔应该是形制七层,传承《营造法式》中宋代官式建筑。“七明六暗”的修复方案是“宋清混搭”,“木壳”套塔身,显然有些不伦不类。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次来到六和塔,足可见他对六和塔的喜爱。描绘乾隆南巡的画作《南巡盛典》中我们就能看到,此时的六和塔还是相对较“瘦”,比较接近梁思成说的造型。
为此,他写下《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给出设计草图,建议拆去木质塔身。
不过,后来由于战争等多重因素,这个方案最终不了了之。当然,如果当年梁思成的想法执行成功,现在的“绿色能量窗”肯定不复存在了。
或许梁思成也不会想到,“六和如将军”历经百年,到如今会成为年轻人热情追捧的“网红打卡地”。
景点已实施动态限流措施
台阶通道窄且陡,务必注意安全
这个周末,记者跟随景区工作人员在六和塔里走了走。大部分奔着“绿色能量窗”拍照打卡的年轻人,会选择聚集在外檐走廊的2层和3层。
如果继续登塔,游客会少一些,江风也更舒爽。
下午3点半,入塔口开始限流,游客都很配合,按次序排队接受安检。
记者了解到,由于六和塔景区近期游客数量明显上升,景区已实施动态客流管控,确保游客安全、舒适地感受六和塔的魅力。
“目前来看,下午2点至4点,景点游客数会比较多。这几天,我们会在下午3点至3点半之间进行入塔的限流措施,确保塔内游客人数在可控范围之内。也请游客朋友稍安勿躁。”钱江管理处综合管理科科长潘珊说。
景点工作人员无疑是这阵子最忙的人。目前,六和塔每一层外檐走廊,都有工作人员在岗巡逻,随时提供帮助外,也劝导一些不文明和危险行为。
“六和塔人气最近确实猛。”钱江管理处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孙佳笑着说,“六和塔接近60米高,我们每天爬上爬下十五六次,这个月我都瘦了12斤了。”
他提到,工作人员会严格劝阻这些行为:游客攀爬窗台、随地坐或躺,以及把物品放在窗台等。“出于对六和塔的保护,要避免使用闪光灯等设备,打火机更是禁止携带。”
记者也注意到,六和塔由于建筑结构和内部保护的特殊性,螺旋形的台阶窄且陡,登塔和下塔并不轻松。儿童,以及一些穿长裙或高跟鞋的年轻女性,尤其要注意安全。
如果你觉得现在六和塔的游客太多,完全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错峰登塔。
等到农历八月十八,可以从高处欣赏钱塘江大潮,感受“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来到年末,则是枫叶的最佳观赏期。古塔宁静悠然,红叶热烈如焰,届时“绿色能量窗”摇身一变,呈现一片红橙黄绿,又是一番新风景。
记者 李维和 摄影 廉笑尘
来源: 杭州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