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昆山首届“儿童友好”主题文化周拉开帷幕,“鹿萌”童享友好街区同步焕新启动,着力构建集亲子休闲、互动体验、学习社交于一体的复合型儿童友好场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鹿萌”儿童友好品牌,让儿童友好在街角巷尾更加触手可及。
“儿童友好型城市”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全球倡议,也是一座城市精细化治理和人文关怀的“试金石”。昆山以强大的制造业和连续多年的“百强县之首”闻名,其形象长期以来与“效率”“速度”“经济奇迹”紧密相连。儿童友好城市探索的持续深入,将为这座“硬核”城市注入重要的“软实力”和新温度。
启动仪式。苏报融媒记者 占长孙/摄
作为全国首批跻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的县级市,多年来,昆山坚持以“一米高度看世界”的温暖视角,精心打造“向阳花开”未成年人工作品牌,构筑起“政策—空间—服务”三维联动的儿童友好新生态。在首届“儿童友好”主题文化周中,昆山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跨部门协作,推动校家社携手共育,精心策划了“点亮童心”无人机表演及德育、心育、美育、体育四大类共20项缤纷活动,通过一个个可触摸的项目、一项项看得见的举措、一次次能感知的服务,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有趣、平等、包容且充满创意的成长天地。
儿童友好城市的愿景,需要坚实的空间载体来承载。近年来,昆山持续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将“童享友好空间”嵌入学校、医院、社区、公园、街区等各个领域,目前已建成251个口袋公园,60所儿童友好学校、25家儿童友好医院、36个儿童友好社区遍布城乡。
在新江南·生活荟,徜徉焕新开放的“鹿萌”童享友好街区,儿童友好标识随处可见,“儿童友好”主题文化周主题市集在这里热闹开集。市集不仅集中展陈了儿童友好民生实事项目成果、“向阳花开”校家社协同育人特色成果以及主题创作优秀作品,更精心设置“智创未来”科技体验区、“文脉薪传”非遗工坊、“童心共创”公益市集、“食趣雅集”生活美学乐园、“跃动集结”运动挑战营地及“鹿萌”街区意见征集墙等特色区域,让孩子们在多元体验中收获成长乐趣。
“家门口的进博会”摊位集中展呈出巴城特色文创产品。苏报融媒记者 占长孙/摄
中草药香囊制作、竹编技艺学习、昆曲脸谱描画……近30个特色摊位争相竞艳,挤满了前来打卡体验的孩子和家长。在巴城镇带来的“家门口的进博会”摊位前,昆曲主题的胸章、茶杯和阳澄湖大闸蟹玩偶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目光。“所有的文创产品都是我们巴城‘独一份’的,也是前段时间在上海进博会期间亮相昆山城市形象展厅的展品,让孩子们能够零距离接触和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从小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展位相关负责人陆飞说。
昆山市公安局摊位通过一个个互动性的趣味游戏传播反诈等安全知识。苏报融媒记者 占长孙/摄
市集不仅可赏、可玩,还可学。在昆山市公安局摊位前,身着制服的警务人员一改往日严肃板正的工作形象,化身温柔可亲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脸笑意地指引孩子参与扭蛋机、防诈套圈、文字拼图等趣味游戏,学习反霸凌、预防网络诈骗等知识。成功闯关者还可获赠可爱的“警察熊”玩偶,让许多孩子乐在其中。“没想到‘警察叔叔’们也很有趣,这次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收获了特色礼物,非常有意义。”娄江实验小学5年级学生张铭泽说。
活动中,柏庐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精彩的街舞表演。苏报融媒记者 占长孙/摄
今天的儿童,将是10年、20年后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远非仅是增添几处游乐设施,更是需要顶层谋划、集体行动的系统工程。今年6月,昆山获评江苏“最年轻”的县/市级城市。面对平均年龄36.18岁的城市人口结构,唯有打造与之匹配的、能满足其育儿需求的宜居环境,才能将“年轻”的人口优势,转化为长期的人才红利和发展优势。
活动中,昆山市家长学校总校、昆山市家庭教育咨询中心、苏州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昆山市分中心正式入驻昆山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通过合署办公实现资源整合、服务集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按下“加速键”;现场还举行昆山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专项基金捐助仪式,昆山慧聚慈善基金会、昆山市慈善总会、一批爱心企业向专项基金注入爱心力量,政企联动汇聚社会暖流,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再添“硬支撑”。
在儿童友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城市会有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从小体验的是尊重、包容、安全与快乐,未来会更倾向于回报这座城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市民。这是城市永续发展的情感基石。
儿童友好,是昆山下的又一着“先手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对未来最根本、最明智的投资。
(编辑:晚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