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就在各大景区绞尽脑汁想成为下一个“网红”时,河南开封一个曾经只有150个吊床的“老破小”公园,却悄悄成为了今年最火爆的文旅顶流。
不知不觉,网红景点已经不再是一场旅客单向奔赴的旅程,而是双向奔赴才能长久的“爱情”。
一座城市可以因为一个符号、一种小吃、一场表演突然爆火,随之而来的是数百万游客、大波流量和真金白银的收入,但这股力量来得猛,去得也快,我们不禁要问:网红经济,到底能不能真正让一座城市“长红”?
网红景点的另一面
二十四亿的水漂
老城更新摇身一变成为人气顶流,这种公式化且可复制化的场景“错觉”催生出了不少前仆后继的“假古镇”。
24亿打水漂?张家界大庸古城为何成了“最惨古镇”,谁能想到,一个投资24亿的古城项目,最后居然靠收停车费撑场面?更魔幻的是,它每天卖出的门票还不到20张——没错,不是2万,是20张。
图源:上观新闻
说实话大庸古城开局拿的并不是一副烂牌,张家界本身就是顶流景区但为什么偏偏这个投资最大的项目却摔得最惨?
大庸古城第一个问题,是陷入了“古镇同质化”的陷阱,你有的别人都有,别人有的你还贵。
图源:CCTV13
想想你去过的古镇是不是都长一个样:仿古建筑和千篇一律的特产店,还有躲不开的溢价版美食街,大庸古城也没跳出这个模式——尽管它砸了24个亿。
图源:网易数读
更尴尬的是它的核心演出项目《遇见大庸》和宋城演艺在武陵源门口打造的《张家界千古情》内容高度撞车,就好比两家店同时卖同一款奶茶,一家开在景区出口必经之路,另一家却开在30公里外——你会特地打车去看差不多的东西吗?
图源:张家界旅游集团
张家界的核心客流集中在武陵源景区,而大庸古城却建在30公里外的市区,这意味着游客白天爬完山,累得只想回酒店躺平的那一刻,谁还愿意特地坐车跑去一个新建的“古镇”?
所以大庸古城的衰落似乎是注定的,毕竟这种重资产、高投入、低互动的古镇模式也已经过时了。
图源:CCTV新闻
现在年轻人要的是什么?是互动,是体验,是能发朋友圈的独特瞬间,但大庸古城它更像一个“静态布景”,而不是一个“沉浸式剧场”,游客来了只能走走看看,拍几张照片——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图源:网友评论
最后大庸古城只能靠停车费“撑起半边天”,谁能说这不算是个黑色幽默呢?这暴露了一个残酷事实:很多人只是把车停在这里,根本不想买票进去,但是里面真的好玩谁会舍不得那张门票钱?
图源:网友评论
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没有灵魂的“假古镇”注定只能沦为停车场,但就在游客避雷古镇的当下,万岁山悄悄地打了所有网红景区的脸。
景点逆袭爽文
流量永动机
不靠山水靠“人”火,万岁山凭什么让游客求着涨价?
“80块玩3天!景区内矿泉水1块5!凉皮6块!”——这不是什么促销广告,而是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日常定价。
图源:网络
更魔幻的是在这个各大景区门票纷纷破百、园内消费动辄翻倍的年代,万岁山的游客们却集体高喊:“求求你们涨价吧!”甚至有人直言:“这价格,我都不好意思了。”
从一个设施寒酸、只有150个吊床的公园到今年上半年游客人次同比增长239.33%,万岁山的逆袭之路简直是一部打脸行业传统的“反常识教科书”。
图源:网络
万岁山的起点低到让人心疼,前身是开封市森林公园,这配置别说和迪士尼比了,连个普通市民公园都不如。
转机来自2003年李公涛接手了这个“烂摊子”,这位已经倾尽家财创建“翰园碑林”的文化创业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没有自然风光,那就创造人文风光;既然没有现成IP,那就挖掘5000年文化里的IP。
图源:网络
于是“万岁山大宋武侠城”诞生了,没有钱建豪华设施?那就用最笨的办法:让每个员工都变成“戏精”,让整个景区变成一场永不落幕的大戏。
图源:网络
万岁山最牛的创新,是一张小小的“银票”。
图源:小红书
在景区内游客通过各种方式赚取银票,赚银票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逃离了资本的压榨在宋朝的人生简直就是旷野,现实逃避相亲但是可以去王婆身边当嘉宾;在公司是盼着发工资的苦命牛马但在这可以直接抢钱;就算你想摆烂隔壁丐帮也欢迎你.....
图源:小红书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游戏里的任务系统吗?没错!万岁山早就参透了:最好的沉浸式体验,就是让游客从“观众”变成“玩家”。
图源:小红书
很多景区靠一两个网红项目爆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万岁山似乎永远不缺顶流:说媒的王婆到斗舞的吕婆,从靠“三无表演”出圈的王大人到让年轻女孩排队打卡的蓝狐狸,还有汪东城捧场.....
图源:网络
这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演员生态系统”:景区拥有2000多名专业演员!
图源:开封新闻
这些演员不是机械地表演,而是真正融入场景,每个人都是戏精,每时每刻都是戏。
为什么敢这么定价?因为万岁山算的不是“单人单次消费”,而是通过超高性价比吸引海量游客,更聪明的是通过严格控制物价,万岁山建立了与游客的信任关系,当其他景区因为“天价烤肠”上热搜时,万岁山却因为“太便宜”上了热搜——这波口碑传播,比任何广告都值钱。
图源:网络
万岁山的成功,其实是对传统文旅模式的一次“降维打击”:从“看景”到“玩戏”,传统景区卖的是风景,万岁山卖的是角色扮演体验,年轻人不要被动观光,要主动参与;从“高单价”到“高复购”,不怕门票便宜,就怕你不来,来了就有消费,玩了就想再来。
图源:网络
很多人说万岁山的成功不可复制,因为它的演员规模、内容更新频率都太难了。
但其实,万岁山最核心的秘密不是资金,也不是演员,而是真正理解当代中国人想要什么。
图源:网络
所以,当你在万岁山看到满头银发的老人兴奋地数着赚来的银票,看到i人秒变e人追着NPC互动时,你就会明白:最好的文旅项目不是让人拍照打卡的地方,而是让人忘记烦恼,重新做回“人”的地方。
网红易
长红难
在应接不暇的网红景点里,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网红只是开头,而不是终点。
那些快起快落的景点好像都殊途同归,无一例外只有打卡,没有体验;所有网红街最终长得一样,本地特色消失;厕所排队、打车被宰、垃圾遍地……体验差评直接劝退。
图源:网络
最终,我们能记住的城市,不只是因为“好看”而是因为“好吃、好住、好玩、好安心”。
如果说淄博和柳州是靠“吃”出圈,那重庆和西安就是靠“穿越”出圈。
你是否曾在深夜刷到洪崖洞的璀璨灯光,恍惚间以为《千与千寻》中的幻境照进了现实?又是否因为一段“不倒翁小姐姐”眼波流转的视频,心生一念:“好想穿越回盛唐看看”?
图源:网络
层层叠叠的灯光、错落有致的楼阁、与江面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超现实的奇幻美感。
这种美学设计精准击中了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它极富故事感和沉浸感,仿佛一步踏入异世界,游客来这里不止是观光,更是为了“进入场景”,拍出具有电影感的照片和视频完成一场“身份的临时转换”——从现实的自己,变成镜头里奇幻故事的主角。
图源:网络
万岁山的成功就很好地再次证明了当代游客要的不是被动观看而是主动参与,通过让游客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个人化体验,毕竟深度沉浸胜过浅层观光。
图源:网络
而且万岁山没有盲目模仿国外主题乐园,也没有套用千篇一律的古镇公式,而是深耕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将古典文学、民间艺术与现代体验完美结合。
图源:小红书
不管是视觉、表演、体验,万岁山都将文化IP“活”过来,如此强的情感链接何尝不是当代消费者渴望的“情绪价值”呢?
图源:网络
为什么年轻人愿意为这样的“人造场景”买单?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提供了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两种消费价值:沉浸感与分享欲。
图源:小红书
在高压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下年轻人渴望短暂抽离现实进入一个不同于日常的审美空间,万岁山的奇异经历、洪崖洞的奇幻、大唐不夜城的华美,无一不都在提供这样一种“有距离的审美体验”,让人们得以短暂“出走”。
图源:网络
它们之所以能吸引年轻人,不是因为“古老”,而是因为“古老被以年轻的方式重新表达”,不是回到过去,而是找个借口走向一个更具活力的未来。
下一次当你穿梭万岁山的场景里,在洪崖洞的灯火中或漫步于大唐不夜城的喧嚣里,不妨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的古老灵魂,正如何借着新的躯体,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图源:网络
当万岁山拒绝了短期暴利思维,建立起合理定价和严格管控,它换来的会是游客之间的长期信任关系,因为消费者都明白性价比是长期主义的选择。
写在最后
万岁山告诉我们,真正的“爆款”不是靠一时运气或单一噱头,而是建立在深度体验、持续内容和诚信经营基础上的。
在文旅行业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万岁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即使没有先天资源优势,也能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跨越。
下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文化宝库等待被重新发掘?万岁山的成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