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陈沸宇 翟钦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5日 第 12 版)
康巴什区城市中轴线夜景。
鄂尔多斯大剧院夜景。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左)和鄂尔多斯市博物馆。
康巴什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一座新城,从开始建设至今仅20多年。这些年,因工作关系,记者多次来到康巴什,反复领略其特质与韵味。无论从建筑精美、绿化品质及文化意蕴等方面来看,该城都是现代城市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所去之人,多会感到惊喜并发出由衷的赞美。
一
康巴什是蒙古语“卓越的老师”之意,原系一村庄,现为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区,也是鄂尔多斯市行政、经济与文化教育等中心。20多年前,因鄂尔多斯首府东胜区发展容量的限制,开始兴建康巴什区。2012年8月,康巴什成为全国首家以城市核心景观为载体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首家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1中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等。
康巴什不大,建筑也不高,却尽显艺术、雅致与独特。排列在其中轴线两侧的鄂尔多斯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等七大文化地标气势非凡。这些建筑不是简单地模仿中国传统建筑或欧洲建筑,而是创新运用现代建筑艺术对蒙古包、蒙古族服饰、蒙古族三大典籍等传统文化符号进行阐释解读,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高超的艺术风范。
从外观上来看,斜置的墙壁、反重力的扭曲线条、玻璃的通透与金属的冷峻相结合等现代建筑手段,在七大建筑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展现。其内部空间结构同样值得称赞。在博物馆,记者走遍各个展区,从楼梯、窗户、展区来看,其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是美观和实用的完美融合。在图书馆,记者发现,远山框进窗户,绿色环绕四周。在这里,功能性的光芒与美学性的温度和谐共生。
在康巴什,除了住宅楼,似乎很难找到两栋完全一样的建筑,尤其是公共性建筑和地标性建筑。据介绍,在核心景观和重要公共设施中,具有民族特色和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占比达百分之七八十。当地倡导的一楼一特色、一街一景观,既有效防止“千城一面”,也催生了建筑的多样性及美学效应。记者发现,美学效应在叠加放大。在康巴什与伊金霍洛旗之间的衔接区域,两岸的建筑错落有致,各展其姿、相互映衬。
二
在各街区间还隐藏着许多典雅的仿古中式园区。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几株树木,几方青石。溪水从园中流过,一曲古筝从窗口飘出。此地何地,此时何时?盛夏的下午,记者走进“乐康巴”休闲街区,这里有着江南的神韵,斜风细雨、杨柳依依,丛林草木掩映着一个个茶舍、酒吧、咖啡屋,市民和游客慢煮时光,一任流淌。而在康镇,那里有许多晋陕旧式民居,记者疑惑,在深夜,那屋内昏暗的灯光里,可否还会传出缠绵悱恻的“兰花花”或“走西口”?
穿行于康巴什,目光所及,似乎到处都是树木与花草。20多年前,这块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其沙漠南北的汇聚地,沙峰一坡接着一坡,2/3是贫瘠荒滩,1/3是不毛沙漠。而如今,这里已形成了“城区园艺化、城郊森林化、小区景观化”的生态景观。森林覆盖率达35%,植被覆盖率高达80%。城市建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
康巴什的绿色是生态杰作,更是艺术的篇章。城区郊外花草树木颜色的搭配及变化,似被打翻的调色盘,也似一幅幅印象派画作。无论是在中轴线上,还是在伊克敖包周边或乌兰木伦街沿线等,康巴什都是花草的海洋。三四月,雪白的杏花之后是粉红的桃花;五六月的郁金香、牡丹、芍药,姹紫嫣红;七八月的薰衣草如紫色的水晶……
在康巴什任何一家旅馆宾馆周边300米内都有绿地,或在500米内有广场公园。记者沿路行走,不知从何处就进入了公园,也不知从何处又返回了街巷。街巷与公园无缝衔接、浑然一体。当地友人说,过去是绿色难寻,如今是沙漠难寻。几年前,作家肖亦农曾发表《致意毛乌素沙漠的最后一座沙山》,建议保留乌兰木伦河南岸的那片沙地,再放上一坡羊,让这幅鲜活的都市牧羊图延续在未来的岁月里。
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建筑与绿色的深度交融使城市焕发出灵气和诗意,也激荡起人们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记者发现,市内许多墙面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萝,不少屋顶上种植着花草。当地居民争相与附近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居所养起了花草鸟鱼,把自然引入家中。友人回忆,当地居民以前大都没有侍弄花草的习惯,是大环境改变了他们。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专业美术工作者来此创作,来此拍摄的剧组也多,还有几位作家长期在此居住。
三
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塑,使得康巴什显露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党政大楼前面的广场上,矗立着《海纳百川》《草原母亲》等4组高大的青铜群雕,其恢宏的气势给人以视觉的震撼。沿中轴线南下至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13组雕塑生动展现了当地蒙古族传统的婚礼过程。在乌兰木伦河北岸音乐喷泉两侧有99匹形态各异的骏马雕塑。在亚洲雕塑艺术主题公园有90尊艺术雕塑精品。大街小巷里表现世俗民风的雕塑,是那样的灵动有趣、和蔼可亲……
康巴什的展馆多而精,有两个馆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鄂尔多斯博物馆,“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展览围绕黄河、草原、历史等主题,用4000多件文物,辅之文字、图片、场景、多媒体等展陈方式,展示了当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个是贝林自然博物馆。该馆依托于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尤金·贝林先生捐赠的440余件珍稀动物标本,是一座集科技、文化、科普和教育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自然博物馆,日最高接待观众量达5000人次。
康巴什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书馨。记者来到悦己书店,只见店里摆满了各种图书,有十几个读者在低头挑选,还有一些学生在阅读。在市图书馆,记者看到各个阅览室的位置多半有人,年轻人居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习室和少儿借阅室人流为最多,其中自习室共有150个座位,几乎每天都是满员状态,自习室多数读者为准备各类考试的人群。据了解,当地还有多家特色书店与特色社区书吧,传统的阅读方式使不少人减少了刷手机。
记者在康巴什看过多场文艺表演,有专业团队的,也有群众演出。在乌兰木伦景观湖畔观看了烟花秀、无人机表演、音乐喷泉,美轮美奂,让人印象深刻。当地的舌尖盛宴外界鲜知,有被称为蒙餐八绝的手把肉、沙葱包子、血肠等非遗美食,也有被称为创意融合菜品的羊绒奶茶、沙棘慕斯等,还有琳琅满目的夜市等。
多年后,这座“现代名城”将会成为“历史名城”。那时,我们的后人回首历史时会发现:那个时代,有人经营了一片牧场,有人创办了一个企业,而有那么一个群体以其超凡的见识、智慧和毅力,在荒漠之中修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座城市是发展现代生产力和承载现代文明的有效载体。(本文配图由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