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驶入宜(兴)南山区,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如同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消解了几分燥热。邵东村的廿三湾脚下,邵国强取出茶叶,往壶中轻轻一撒,又拎起刚烧开的山泉水,沸水注入的瞬间,茶香袅袅升腾。他告诉记者,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而这阳羡茶正产自廿三湾深处,流传千年的唐贡茶文化,恰是阳羡茶香飘全国的底气。
宜兴市湖㳇镇邵东村地理位置图
邵东村,地处江苏省宜兴市湖㳇镇东南部,由原邵坞村与东岭村合并组建。该村辖区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05人,下辖17个村民小组,山林覆盖率超97%,形成"一核一轴两区"的生态发展格局。根据2035年村庄规划,该村将建成以廿三湾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度假示范区。
邵东村全景(图@悟空航拍)
山坳里的邵东村,状如长带,村民的房屋沿着山脚错落排开。山、水、茶可都是村里的“宝贝”。依托廿三湾的自然景观、唐贡茶的历史文化以及太湖之源的生态优势,昔日偏僻的山村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破茧重生的蝶变”暗含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新生,让自然与人文在交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守护:延续千年茶香
邵国强当茶农虽仅十余年,但对茶文化的热忱却早已深植于心。他从书架上抽出陆羽的《茶经》,翻至“茶之出”篇,指着文字向记者细细道来:唐代时,长兴属湖州、宜兴归常州,两地茶区以啄木岭与悬脚岭为界。“你看这里写着,‘生产于风亭山伏翼阁……啄木岭的茶,品质与寿州茶同属三等’;而‘常州宜兴县君山悬脚岭北峰下的茶,与荆州、义阳郡茶同列二等’。”他加重语气,眼中闪着亮光,“这说明咱阳羡茶不仅是堂堂唐贡茶,更是实打实的佳品!”而文中的啄木岭,正是如今的廿三湾,它与悬脚岭一脉相连,往南便是浙江长兴地界。
茶园
随着历史变迁,山上的茶园无人管理,老邵觉得非常可惜,因为他觉得那是宜兴茶文化的根,不能丢。“山上的老茶树还在,而且长势很好,特别好看。”17年前,老邵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劝服了妻子,开始对野山茶树进行打理。“茶树都被杂草掩盖,根本无从下手。”邵国强的妻子掏出手机,翻开照片给记者展示。从那时起,老邵一家便天天上山,开启了开荒之路。老茶树生长慢,前10年没有任何产出。但多年的生态涵养后,这片40多亩的老茶园不一样了。老品种自带的馥郁底色,撞上山间云雾滋养的小气候,使茶叶天然浸透着层次丰富的花香与果香。老邵也为自己的茶注册了“啄木岭”商标,让这片老茶园的滋味有了专属名字。
在啄木岭上有座“境会亭”,贡茶制度建立后,湖州刺史和常州刺史每年早春都要在境会亭举办盛大茶宴,邀请当时的社会名流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白居易还为此写下《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因寄此诗》,让这场千年茶事在诗文中流传至今。近期,宜兴还举办了斗茶品鉴会,让流淌千年的宜兴贡茶文化,在新时代里愈发响亮。
焕新:贡茶古道获新生
宜兴的贡茶是通过廿三湾这条山路往来苏浙,最终运往皇城。21世纪初,这条始于唐代的“贡茶古道”在啄木岭密林中被发现。它不仅是江苏境内唯一见证古代茶叶进贡史的交通遗址,如今更蜕变为长三角小有名气的登山步道,让千年茶香在山间步道上续写新篇。
“这两年越来越火,今年清明节,村里就停了两千多辆车。”邵东村党总支书记谢鸣笑着说。廿三湾的旅游开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回应百姓所需,丰富旅游度假产品,近几年里,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已对村庄进行了多轮改造。记者看到,从村口的“境会胜迹”门楼,至廿三湾山脚下,村级主干道进行改造,局部进行了拓宽,供电低压线路全部入地,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建筑立面已完成整治,沿线还设置了多处景观墙与景观小品。登山步道沿线也同步升级,路牌标识清晰指引方向,垃圾箱与公厕等设施一应俱全,让登山体验更舒适。为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湖㳇镇还开辟了7km、20km、30km的固定亲子休闲线路和登山越野线路。
眼下,廿三湾登山步道的标识标牌正进一步细化完善,阳羡旅游集团、邵东村、湖㳇镇三方联合正在为乡村旅游绘制更长远的蓝图。围绕户外运动,廿三湾山顶、山脚下将打造吃、住、游等多种业态,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提供更完善服务。
共融:生态与烟火气并存
行走在村道旁,近3公里的永红涧为小山村增添了些许灵气。让人欣喜的是,这里的村民还时常在涧沟边洗菜。“我们这的山泉水品质好,喝到嘴里甜甜的。”谢鸣竖起大拇指,言语间满是骄傲。这涧沟的水源自深山,穿万亩竹林而过,经竹根与天然黄石层层过滤,愈发清冽澄澈。说着,他还拿出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数据清晰印证着这泓清泉的优质。
正因如此,村民对这一泓清泉格外珍惜。几年前,村里完成了污水纳管,通上了自来水,加上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小山村的模样愈发惹人喜爱。如今,来到邵东村不仅可以爬山,溯溪也成为了一大热门项目。
邵东村鱼鳞坝玩水(图源@姑娘就不告诉你)
村口的小桥边,孩子们举着水枪嬉戏打闹,一旁的大人扎着天幕,坐在躺椅上,小溪里还放着饮料、西瓜等,格外惬意。路边一栋民居里,村民应俊辉正和家人忙着备料,客厅里三张竹制八仙桌擦得锃亮,靠墙的长台上摆着笋干、茶叶等土特产,成了简易的展示区。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去年10月,应俊辉利用自家的房子开起了馄饨店,厨房的一口柴火灶成了“镇店之宝”,烧出的柴火灶馄饨得到了游客的追捧。“最多一天卖出200多碗。”应俊辉说。
村民应亚斌则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他想起爷爷留下的老宅,那栋空置十余年的农房,在2022年被他重新修葺,改造成了“花筑奢·入山”民宿。8间客房保留着乡土韵味,却又透着精致巧思,没做太多宣传,靠着口碑就渐渐走红。“去年5月村道升级改造后,人流量更多了,今年的入住率基本保持在75%。”应亚斌介绍。守着这片有山有水有茶韵的土地,他心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不久前,他把酝酿已久的计划写成计划书,递到了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他想在竹林深处开辟一片空间,结合茶餐厅打造特色旅拍项目,让更多人把邵东村的山水诗意,定格成美好。
地址:
邵东村 - 百度地图 https://map.baidu.com/poi/%E9%82%B5%E4%B8%9C%E6%9D%91/@13337842.799231231,3634620.307321761,18.5z?uid=d7fd2ad387cb38540accdd98&ugc_type=3&ugc_ver=1&device_ratio=1&compat=1&pcevaname=pc4.1&querytype=detailConInfo&da_src=shareurl
来源:江南晚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