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诂易斋平生第一次走近云南高原,走进红河州的弥勒市,真切感受到边疆滇南的清凉世界。天低云淡,清风习习;山青水秀,林木森森,棕榈树映射的热带风光,让首途至此的游客,顿然感悟到一个曼妙无比的新世界。

弥勒锦屏山景

弥勒大佛
弥勒市这个地理名字,让人充满了宗教般的幻想和迷思:为什么叫弥勒?它的来历究竟是什么?市域名真的与佛教有关系吗?这应该是行旅弥勒的游客所共有的疑问。按照《弥勒州志》记载,宋朝即有弥勒部。

弥勒市钱王门

弥勒市红河水乡
逸诂易斋在翻阅《元史·地理志》时,在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中,找到了弥勒州,它是元朝廷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立的广西路所属的两个州之一。在弥勒州的土著居民中,有一个些莫徒蛮的后裔名为弥勒的,控制了郭甸、巴甸、部笼的地盘而占据之,名之曰弥勒。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在弥勒设置千户,为管军单位,六年后划归广西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弥勒正是由千户而升格为州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弥勒市锦屏山正门大景

弥勒市弥勒寺
弥勒州的行政建制是在元朝时正式形成的。弥勒市的可邑小镇,据说是300年前彝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居民点古镇。由此,弥勒州之些莫徒蛮,应该是彝族的先祖。在今日锦屏山风景区,有一座造型巨大的弥勒佛像,台湾佛学大师南怀瑾题写“弥勒大佛”四个大字。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流传人世间。

弥勒寺第一佛手

弥勒市龙华宝塔
锦屏山风景区的弥勒第一佛手,在山腰茂林深处,来此接佛手仙气、福气、运气的人来人往;佛手遥对龙华宝塔,相映成仙。在弥勒市城市中心,有一处红河水乡,水中游船,岸边茶坊,宛若江南景致。在高大的钱王门前,两个巨大的“弥”、“勒”红字分别漆刷在城门的两边,吸引了很多游客在此打卡、拍照留影。

弥勒市钱王门墙上的巨大“弥”字

弥勒市钱王门墙上巨大的“勒”字
弥勒悠远的历史掩映在绿草苍苍、郁郁葱翠的生态美景中,似乎曾经战火硝烟的场景,已经消散得一干而净了,只有云淡风轻,在诉说着眉目间的美好。

弥勒市锦屏山公园

弥勒市的美丽异木棉花
在太平湖森林公园,在游览车的旋转快慰中,弥勒的自然风情让游客在1680米最高处,享受着人间的自然美景:紫色狗尾巴草、纯白绣球花、紫色三角枫、小黄菊,一大片一大片,如风如火如诗,温柔地铺展在太平公主的胸襟里。

紫色三角枫

向日葵


紫色狗尾巴草

弥勒山水一色
石漠化你知道吗?是在书本上、影视中抑或照片中?弥勒可以真切的告诉你,这个石漠化公园用火棘树、华山松众多植物在诉说地表岩石风化的过程。不同形态的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柱在编织着一个残酷的蒺藜。

弥勒石漠化公园仙人球

弥勒石漠化公园仙人柱
面对这一形如沙海的荒漠,你能无动于衷吗?弥勒的自然生态之旅,给游客的是,敬畏大自然的怵惕。
东方韵,是弥勒一个用建筑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高手。多维立体的红砖墙,用空间幻觉、高低层错、巧设秘计向游客展示了一次次惊喜。当四方形红砖建筑和圆锥形红砖相碰撞时,是热烈?是火红?是奇幻?是迷思?所有的这些意涵在游客的视觉中,快意而飞,化作阵阵笑语喧哗。

弥勒市东方韵之四方型顶红砖房子

弥勒市东方韵圆锥型顶红砖房子

弥勒市东方韵红砖房
弥勒,一个清凉的世界,一个潮涌自然风的天地。在弥勒已然消逝的历史中,用全部的生意盎然在面对微笑的世界。弥勒不仅仅有生态美景,弥勒人自豪地说,弥勒还是中国高原梨之乡、中国烟叶之乡、中国香葱之乡。这些,留待日后再领略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