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实在太热了,这个周末,和好友一共两家子来一趟沩山避暑游。
从长沙城南出发,两个小时出头到达宁乡市沩山乡。下高速后要经过黄材镇的炭河古城和黄材水库。炭河古城多年前就已经玩过了,这次不作停留。黄材水库想着回程时再看一看,却也没能如愿。



第一站:密印寺。
密印寺是中国佛教禅宗沩仰宗的祖庭,位于沩山山腰、毗卢峰下。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高僧灵佑禅师来沩山开法,后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正式建立寺庙,算来也是千年古刹了。
网上看的信息是免费,可现实情况是需要35元的门票,不过一番游览下来,35元也算花得不冤。


整个密印寺景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占地面积比较大,显得分外开阔。穿过牌坊和佛教文化长廊,视线陡然间被拉得老长老长,由近及远是普渡桥穿越荷花池的碧波,桥外有一朵硕大的莲花造型,精美的寺庙山门,金碧辉煌的佛殿琉璃瓦顶,高高地向上延伸的数不清的台阶,半山腰之上金光闪闪的千手观音塑像,青翠巍峨的沩山,以及浩渺无垠的白云蓝天。唯一能确认的,是我们走进了佛的世界里,一切是如此庄严肃穆,如此宏大悠远。


处暑节令的阳光依然非常灼热,但只要有一点树荫,微风便会送来一片阴凉,和待在城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们悠悠闲闲地走过万佛殿,看到唐宣宗、宋神宗的御赐匾额和后门之上蒋中正的手书;

走进警策殿,探访当年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曾经游学至此的投宿之处;

来到弥勒广场,坐在高耸入云的银杏树下,感受千年阴凉和万古长风;

只有我一个人霸得蛮,拾级而上拜访了千手观音塑像,果然是法相慈悲,造型灵动,让人心生宁静与欢喜,一下子便忘却了攀登六七百级台阶的辛苦。


游完之后在景区门外喝了颇负盛名的沩山擂茶,不过是用一次性碗简单冲泡一下而已,想来不是本地的正宗风味,比我们老家的擂茶以及搭配的一大桌茶点,那可是差得太远。
尽管擂茶一般般,但路边土菜馆中餐的宁乡花猪肉和沩山豆腐,颇让人称赞。

第二站:芦花瀑布
离密印寺不过4公里处,便有一个不收费的野生景点——芦花瀑布。
其实有两个瀑布。从路口进去没多久,便可以看到第一瀑布,丝丝缕缕的瀑布细流,和丝丝缕缕的长藤搭配在一起,倒是野趣天成。回头后按照标识牌向上走一段山路,就能邂逅第二瀑布了。水量比前者大了不少,飞流而下汇成一泓清波,流过一座覆满青苔的小石桥。顺着指示走,便能不走回头路回到停车点了。



第三站:天龙峡溯溪
导航“龙泉村姜湾里”,驱车14公里,抵达天龙峡溯溪的入口。过去这里也是野生避暑点,如今已经设了停车门禁,开展出租天幕桌椅等业务了。有村民喊住我们,我们并不需要租什么东西,便懒得理会径直往山上走了,应该不是要我们买门票吧?


果真是个避暑的绝佳去处:一路茂林修竹,隔绝难耐的暑热,沿途山石随意堆叠、清流任性流淌,生出几多清凉。一处处天幕撑开在林下溪间,大人们歪在椅子上打牌聊天烧烤,孩子们冲进凉水中追逐嬉闹玩耍,共享悠闲,又各得其乐。


我们一行四人,一会儿趟过溪流感受凉意由足下直冲头顶,一会儿坐在石头上歇脚享受清风拂面,一会儿纵目远眺随手拍几张山间美景,越往山上走越觉环境清幽,风光宜人,众口一词真是难得的避暑游程和惬意时刻。


第四站:四羊方尊遗址
回程路上,导航中看到“商代四羊方尊遗址”,想起中学历史课本上的国宝图片,遂好奇心大发,前往一探究竟。
1938年,宁乡村民挖红薯时发现了四羊方尊,这件青铜器通高58.3厘米,重34.5公斤,四角各有一只高浮雕羊首,造型独特而精美。日军轰炸长沙时,四羊方尊被炸成20余块碎片,建国后在周总理的指示下,由修复大师成功修复,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位列“十大传世国宝”。

经询问村民,我们找到上山路径,寻到了四羊方尊的出土地——转耳仑遗址,此地后来还出土过一些青铜重器。据专家判断,不远处的炭河古城属于商末周初南方方国都城,转耳仑这边应是其重要祭祀场所。
站在仿制的四羊方尊旁,眺望远处的群山和山脚的集镇。天地苍茫之间,似乎传来悠远的历史回音:原来我们长江流域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高度发达的古国文明,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里,南方的三苗部落,也曾贡献自己的一份独特与鲜活。


回到长沙城,已经是晚上八点钟。尽管稍有疲累,但终究不虚此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