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捎带几件别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纪念“到此一游”的新方式。国家文物局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为文化买单”所蕴藏的庞大市场需求,也让多方嗅到机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正是其中之一。
今年暑期,内蒙古呼和浩特地铁文创商城上新、江西南昌地铁征集文创设计方案、北京地铁打造站内博物馆文创店……多地轨道交通企业抢抓风口,借势创新文化领域业务布局。
文旅热带动文创热
8月15日,北京地铁8号线天桥站内,国家自然博物馆文创店正式开业。这是国家自然博物馆首个馆外文创店,7平方米的空间内,陈列着冰箱贴、海洋生物毛绒玩偶等多种商品,价格从10元到上百元不等。店面位置紧邻地铁售票窗口和出站口,站外300多米便是国家自然博物馆。
“最近到店客流还不错,进店的既有外地游客,也有本地市民,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进来挑选文创商品。”8月22日,店员告诉记者,开业一周来单日最高营业额约2000元。“冰箱贴等商品销量最多,门口这款‘银蓝色角兽’的手拎包格外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店员指向货架说道。
银蓝色角兽手拎包文创。本报记者 何宇 摄
北京地铁资源开发公司商业经营部部长张冉介绍,今年暑期,线下文创店整体销售情况良好,雍和宫站、前门站的两家文创店累计服务旅客超过7600人次,7月至今总销售收入近7.7万元。其中,5号线雍和宫站文创店凭借地标吸引力,表现突出。“从产品类型来看,天坛、中轴线等北京文化地标主题的冰箱贴、博物馆IP玩偶最受欢迎。目前消费客群多集中在10至35岁之间,他们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文化IP付费,从中获得情绪价值。”张冉分析。
江苏省苏州地铁也感受到今年暑期“升温”的文旅市场,5月份刚刚开业的苏州地铁官方文创店迎来销售高峰。
“苏州地铁官方文创店位于拙政园苏博站,毗邻拙政园与苏州博物馆两大文化地标。今年暑期,文创产品销售额呈环比增长态势,涨幅在40%左右。客群以来苏游客为主,这一特点直接带动销售。兼具苏州特色与纪念意义的产品最受欢迎,销售额占比近50%。”苏州地铁官方文创店负责人汤雨告诉记者,票根冰箱贴是销量最高的单品,设计元素包含地铁周边文旅景观和城市地标,销售额突破3万元;“漫步苏城”主题明信片售出超600件。此外,以地铁元素为灵感设计的创意产品,包括地铁模型、地铁场景积木盲盒等,整体销售额占比约20%。
苏州地铁票根冰箱贴。杨靖桐 供图
广东省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地铁博物馆文创店暑期线下销售量比日常高约30%。近年来,广州地铁文创年均收入超1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000万元。据了解,2013年至今,广州地铁已打造超过300款文创产品,悠悠街坊、趣博物馆吉祥物等IP被当地市民熟知。8月22日,广州地铁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推出中秋糕点文创礼盒,附赠地铁列车头样式的斜挎包,计划以传统佳节为契机再次激活文创产品消费潜力。
广州地铁中秋文创产品。王邵蕾 供图
因地制宜挖掘“文化资产”
地铁如何引入文创业态,不同城市的选择不尽相同。综合来看,自主经营与开放合作两种模式都有市场,最终受到城市文旅资源禀赋、地铁产业规划布局思路等多种因素影响。
苏州地铁文创业务负责人周源介绍,企业通过“需求端牵引+供给端赋能”联动上下游,与苏州本土优秀品牌合作,构建共赢生态。苏州地铁提供IP与设计方向,合作方负责设计细化与工艺实现;减少中间分销环节,通过批量订单保障厂商稳定产能,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下游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线上推出文创商城小程序,线下依托文创店、地铁广告资源等,实现消费场景融合。
游客在苏州地铁官方文创店挑选产品。汤俊皓 供图
近日,呼和浩特地铁上新文创产品,同时在线下车站和线上商城售卖。为此,呼和浩特地铁在新华广场站、将军衙署站等13个站点投放了文创产品自助售卖机。
“我们采取与本地文创设计公司合作的模式。”呼和浩特市地铁实业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曹新玥介绍,“合作方负责设计与分销,在地铁站自助售卖机、线上商城和旅游景点销售,地铁公司提供元素授权,收入按比例分成。”据了解,呼和浩特地铁探索文创业态的时间不长,此前多是推出纪念票卡,近两年开始开发水杯、雨伞等其他实物文创。
曹新玥坦言,与专业文创设计开发公司合作销售,对于地铁企业来说更加“轻资产”化。目前,文创产品销售额占地铁实业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较小,但这一业务有利于减少资产空置率,充分挖潜地铁空间商业价值。
除了线下空间,在曹新玥看来,线上文创商城将是下一步的重要阵地。“程序后台维护成本可控,我们希望借此引入地铁周边商家和自有物业承租方,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曹新玥说。
北京地铁天桥站国家自然博物馆文创店。本报记者 何宇 摄
北京地铁通成广告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博介绍,作为国内成立时间最早的地铁企业之一,北京地铁在拓展文创业态上多措并举。其中,资源开发经营部门以推动场地租赁、合作分润的模式为主;通成广告公司则依托原有设计团队,自主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借助“京企直卖”线上平台与线下站内展位销售。
“‘地铁+文创’主要有两种设计思路,一是与地铁本身元素相结合,如线路图、列车等;二是与城市文旅资源结合。这一过程既难又有趣。”杨志博表示,文创产品市场已经较为饱和,实物品类极其丰富,从实用角度难以突破。而从文化角度来看,开发地铁文创产品仍有丰富的探索空间,不过寻找到产品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结合点并不容易。产品背后蕴含的文化,是未来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丨本报记者 何宇
责编丨陈雪飞
审核丨连萌
监制丨陈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