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资讯:
大连一跨海大桥观景台有游客翻栏杆踩空心造景石拍照,当地回应
近日,大连星海湾大桥观景点的危险拍照行为引发广泛关注。视频显示,游客们背对大海,坐在狭窄的假山石上留影,甚至有人无视警示牌,翻越栏杆站在悬崖边缘摆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看似坚固的“悬崖石头”实为内部中空的钢筋结构造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种“拿命拍照”的疯狂行为,折射出社交媒体时代下旅游文化的扭曲与安全意识的集体迷失。
在“打卡经济”的驱动下,出片率成为许多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首要标准。一些商拍者为吸引顾客,刻意引导游客做出危险动作——把腿悬空伸出去、双手后仰、坐在狭窄的假山石上,将安全底线一再后推。游客花费180元拍照后坦言“站在上面腿一直发抖”,这种后怕恰恰揭示了追求刺激与真实风险之间的巨大落差。
值得深思的是,现场并非缺乏安全措施。管理部门设置了警示牌,建造了安全的观景平台,还安排人员不定时巡逻。但危险行为为何仍屡禁不止?一方面,部分游客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短暂冒险不会出事”;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炫耀文化不断推高冒险阈值,越是危险的地点越能吸引眼球,获得点赞和关注。这种虚拟荣誉与现实风险之间的失衡,让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
人造假山的“伪装性”进一步加剧了风险。这些看似坚固的岩石实为空心结构,表面破损处裸露的钢筋揭示了其脆弱本质。游客在不知情或故意忽视的情况下踩踏、坐立,无疑增加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管理部门坦言“很难24小时紧盯”,这既道出了管理难题,也反映了部分游客规则意识的缺失。
“拿命拍照”现象是全球网红文化下的一个缩影。从澳大利亚钻石湾到美国大峡谷,从黄山奇松到长城险段,世界各地都曾发生游客为拍照坠亡的悲剧。这些事件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当追求独特体验异化为无视风险的冒险,当个人展示欲超越了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旅游的意义?
要遏制这种危险行为,需要多方合力。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防护措施,考虑设置更具威慑力的物理隔离,并利用智能监控和广播系统进行实时预警。对于引导游客冒险的商拍行为,应建立明确的准入和管理规范。社交媒体平台也需承担起社会责任,对明显危险的内容进行标注或限流,抑制不良模仿。
对游客而言,必须清醒认识到:真正值得珍藏的不是悬崖边缘的惊悚瞬间,而是安全体验美景的愉悦记忆。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几张照片而赌上安全,绝非明智之举。当我们站在美景前,不妨放下手机,用眼睛而非镜头去感受自然;用安全意识而非冒险冲动去引导行为。
莫用生命赌明天,莫拿安全换点赞。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安全的地方才能尽情欣赏;最真的回忆,永远不需要用冒险来换取!
策划:李永 鹿伟民
执行策划:高明 刘娜
本期执笔:岳红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