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信息港_昆明】
当昆明“全球避暑第一城”的美名持续升温,本地旅行社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清凉账本”。昆明景秀旅行社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陶宁介绍,2025年避暑季(6月至8月),该社已接待避暑游客超3000人次,单日昆明地区住宿需求突破300间,接待量同比增长近一倍,避暑经济正催生出旅游市场新赛道。
“我们的线路设计早已跳出‘打卡式观光’,转向‘沉浸式旅居’。”陶宁表示,景秀旅行社自2016年起探索旅居模式,今年依托云南避暑热度,进一步明确“气候为基、文化为魂、体验为王”的思路,打造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弥勒、建水、石林、大理等地的避暑线路。不同于传统短期游,今年线路多以1个月为周期,其中昆明周边的自然人文体验预留10天至12天,其余时间则深入州市,推出“避暑+康养”“避暑+文化”的组合产品,全程配备生活管家与娱乐管家,让游客从“去过云南”转变为“留在云南”,深度融入当地慢生活。
游客结构的变化,也让“清凉账本”有了新看点。陶宁提到,往年避暑客群以老年人为主,今年则覆盖全年龄层,倒逼旅行社从“全龄覆盖”转向“精准定制”。针对不同需求,线路细分出多元方向。康养类产品适配老年群体,融入中医养生、运动康复元素;面向青少年的“避暑+体育”项目,正谋划结合地方文化打造娱乐式体验;小众的“避暑+办公”需求也开始显现,目前以互联网从业者为主,旅行社已着手对接山庄、民宿,为这类客群储备专属服务资源。
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入,成为避暑线路的核心竞争力。在弥勒,游客可全程参与葡萄采摘、红酒酿造与调配,亲手解锁红酒背后的工艺价值;在建水,大家走进紫陶生产基地,从制泥、拉坯到烧制、打磨,沉浸式感受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文化魅力。“游客不再满足于看成品,而是体验过程,这种文化共鸣让避暑游更有记忆点。”陶宁说。
陶宁还提到,目前东南亚避暑客群占比虽不到10%,但已有明显增长趋势,不少游客通过中老铁路前来,且反馈“明年将再来”。下一步,旅行社计划深挖“避暑+避寒”双季旅居产品,推动云南旅游从“流量”向“留量”转化。(昆明日报 记者王曼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