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廊桥的山歌
定心石的誓言
巴山云海的相守
……
宣汉的土地
自古流淌着爱情的传说
那些未尽的深情
化作山、凝为河、写成歌
等你来遇见
鸳鸯廊桥
鸳鸯廊桥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巴山大峡谷里大多居住着土家族人,山歌是他们传情达意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他们个个都能随见而作,随口而歌。以前,附近的青年男子常常进入河谷捕鱼,而凉桥河上面的茶仙坝,曾种植着大量茶叶,每到采茶季,勤劳善良的土家姑娘就去采茶。她们一边采茶,一边歌唱,悠扬悦耳的歌声在峡谷传得很远很远。出入鱼泉洞捕鱼的男青年经过这里常驻足聆听,甚至会站在桥上对着凉桥河上游大声唱和。慢慢地俊男靓女们掌握了出入时的最佳相遇时间,就在这两河交汇点相见、对山歌。久而久之,他们互生爱慕之情,携手过桥,成就无数美满姻缘,因而,这里也有“两河相汇,鸳鸯成双”的说法,大家就把这座曾经的无名桥叫作鸳鸯桥。
鸳鸯廊桥位于巴山大峡谷桃溪谷景区内,是一座造型美观的石拱廊桥,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桥顶的设计既保护了桥身,也为游客提供了遮阳避雨、休憩的场所。廊桥横跨凉桥河,长20米,宽3.6米。是游客从两河口进入鱼泉洞、藤蔓谷、画架沟景点的唯一通道。
定心石
古时候瓦厂坪向姓财主家有一个漂亮的姑娘,被家父许配给樊哙镇的陶姓财主之子,向家姑娘得知陶姓之子是纨绔之子时,始终不同意这桩婚事。在向陶两家定亲之日,向家姑娘独自一人来到这块石头上,跳河轻生,被正在山上打柴的两河口马家小伙相救,两人在这块石头上倾诉衷肠、互表衷心,定下终身大事,这块石头被称作“定心石”。
定心石位于巴山大峡谷桃溪谷景区内,是悬架鱼泉河峡谷最狭窄段的一块大石头,距河面高5米左右,石头悬架形成一个简单的桥面,面积3平方米,距鱼泉洞400米左右。
爱满朝阳
相传在远古时期,在巴山大峡谷深处住着一位山神负责守护这片群山峡谷,某天偶然路过桃溪水边,意外救下险些跌入潭中的巴人少女西兰,二人一见钟情,在云遮雾绕的深山之中最终选择凉风垭作为隐居之所,在此处筑了吊脚楼,过上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后来,西兰诞下一对双胞胎,哥哥起名叫阿朝,弟弟叫阿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天规不许仙凡相守,玉帝得知后降下惩罚,山神为避免妻儿受到伤害,化作巨石以挡住天雷,但巨石很快被天雷击碎四处散落。西兰为保护丈夫以肉身之躯挡在奄奄一息的山神前,西兰诚恳的祈求、双子的大声啼哭最终感动了玉帝,后准了俩人的姻缘,并赐予夫妻俩一颗双生树,栽种于凉风垭,既象征着山神和西兰互相扶持、一生一世的爱情,也象征着双生子兄弟情深、茁壮成长的美好期许。
后来,这里被打造成了“爱满朝阳”爱情主题乐园,位于宣汉县漆树土家族乡,包含“字短情长、甜言迷语、一生锁爱、投怀抱礼、入影相随”五个体验区,游玩项目浪漫温情、其乐无穷,通过爱情迷宫、一歌定情等互动项目,实现 “让朝阳见证你们的爱情,在朝阳升华你们的感情”主题,让爱情在旅途中升温。
梦回巴国
巴山大峡谷的壮丽山水,被认为是远古巴国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流传着关于巴国首领巴王与巴后的凄美爱情传说。
相传,巴王是一位勇武英明的首领,他带领巴人在险峻的山林中狩猎、耕作,抵御外敌。而巴后则是一位美丽善良、智慧勇敢的女子,她教会了族人纺织、医药,深受爱戴。两人在共同的奋斗中相爱结合,他们的爱情如同峡谷中的大山,坚不可摧。
后来,为保护部落和家园,巴王在一次惨烈的战争中英勇牺牲。巴后悲痛欲绝,她的泪水化作了峡谷中奔腾不息的河水(如今的中河、后河),她的身影化为了两岸的青山,永远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她的子民,与她挚爱的巴王魂灵相伴。因此,游览巴山大峡谷时,那相依相偎的山峰、那缠绵的云雾,都被人们看作是巴王与巴后爱情的永恒象征。
大型沉浸式巴文化情景史诗《梦回巴国》正是对这一传奇的现代化艺术演绎。由著名导演哈文及其团队设计打造,集歌、舞、特技、影像等多种模式于一体。这是四川第一台大型巴文化情景史诗剧,亦是一首巴山蜀水间吟唱巴文化的浩然史诗。
月亮坪
月亮坪的诞生源于一个动人的神话。据说,月亮仙子本是玉皇大帝的爱女,终日居住在天宫,过着无忧无虑却孤独寂寞的生活。一日,她乘云驾雾来到大巴山上空,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吸引,便按下云头,降落于此。在这里,她遇到了放牧仙马的弼马温。这位弼马温虽身为天庭小吏,却心地善良、勤劳勇敢。两人一见钟情,决定留在人间,结为夫妻。他们在此生活,恩爱有加,却也因此触犯了天条。最终,为保护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和百姓,双双化作了山峦与森林,永远守护着这里。
月亮坪以21℃的恒定爽感成为避暑爆款,将演艺、科技、市集、民宿等业态织成“森系生活网”,让游客在全天候、多维度的沉浸体验中,触摸山林里的诗意与活力。
李依若与康定情歌
1930年,李依若与来自康巴藏区的同学李英相恋。1931年暑假,李依若与李英回到马渡关,在百丈岩下唱着巴山歌,李依若的父母以“同姓不通婚”为由阻止他与李英恋爱。寒假,李英牵着李依若的手回到康定,在跑马山纵情游玩,李英的父母明确告知李依若,女儿早已婚配。
1932年6月是毕业季,李依若与李英诀别。迫于世俗压力和父母反对,彼此相爱却不能走到一起,泪无处可装,痛无处可诉,孤愤的李依若不禁豁然开朗:世界何其大,一个李英算什么,一个李依若又算什么?故而抓起纸笔一挥而就,作诗《跑马山》。
1935年6月,李依若回到老家宣汉县马渡关,在乡场转悠。他吟诵《跑马山》,表达相思之情,突发灵感,将《跑马山》修改谱曲成《跑马调》,并在宣汉县传唱开来,也有人称为《康定城歌》《跑马溜溜的山上》。李依若还创作了《幺妹站在对山岩》《牡丹花》《我和情妹同过沟》等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
在宣汉
这些传说不如星汉灿烂
却沾着巴山的泥土与湿雾
流传千年 如梦似幻
愿每一个有缘人
都能在宣汉
找到属于自己的“命中注定”
宣融综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